2023年9月15-16日,由中國科學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主辦,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和新疆植物學會承辦,北京生物多樣性科學研究會協辦的第八屆全國生物多樣性信息學研討會在烏魯木齊召開。共有來自烏茲別克斯坦和我國各地62家單位的180人參加了會議。
會議開幕式由中國科學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紀力強研究員主持。中國科學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馬克平研究員和生地所所長、新疆植物學會理事長張元明研究員分別致辭。
馬克平研究員在致辭中簡述了生物多樣性信息學的發展,就本次大會的大會報告和專題設置進行了介紹。張元明研究員介紹了生地所的發展簡史以及近年來研究所和新疆植物學會在生物多樣性信息學方面的進展。

大會合影
為期兩天的會議中,紀力強研究員、新疆生地所副所長張道遠研究員、華東師范大學張健教授和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葛學軍研究員主持了大會報告環節。來自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主任楊永平研究員、生地所張元明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鮑一明研究員、動物研究所紀力強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何洪林研究員、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史湘瑩博士、張健教授、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朱麗副研究員以及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植物園的Seigei Volis教授為與會者貢獻了9個大會報告。
除大會報告外,本次大會共有來自植物和微生物多樣性數據共享與利用、動物多樣性數據共享與利用、水域生物多樣性數據共享與利用、人工智能助力生物多樣性信息學和生物多樣性數據與開放科學5個分會場的41個專題報告。
通過本次大會的研討交流,充分體現了我國生物多樣性信息學的數據量增長快、平臺建設和數據分析能力增強、新技術和方法不斷得到應用等特點。當前生物多樣性數據已得到了很好的積累,展望未來,馬克平研究員建議科研工作者做好數據挖掘,找好科學問題以及決策者需求,以更好地實現現有數據的價值,實現科學和技術的“走出去”。
此次大會在新疆召開,將有力推進新疆乃至中亞干旱區生物多樣性信息的集成和挖掘,服務于干旱區生物多樣性保護政策和行動方案的制定。
供稿:新疆植物學會
責任編輯:劉旭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