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中國科協獲悉,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新疆自然資源學會理事喬慶慶榮獲第十七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中國青年科技獎由中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科協、共青團中央聯合發起,旨在表彰在國家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科技創新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青年科技人才。獎項影響力大、含金量高、認可度高。
亞洲內陸干旱區的形成演化過程和驅動機制是當今地學研究的重要科學前沿問題。多年來,喬慶慶潛心鉆研,以固體地球物理學專業為基礎,開展了地質學與地球物理學的學科交叉綜合研究,以“地質與環境過程磁學響應”為研究目標,在中新世以來帕米爾西南天山構造運動歷史的建立、中新世帕米爾西南天山拼合對亞洲內陸干旱化環境效應的厘定及人類活動污染程度磁學印跡的揭示三方面取得了系統性創新型成果,為亞洲內陸干旱化的主控機制研究提供了可靠的運動學證據,并獲得了構造驅動晚新生代亞洲內陸干旱化的關鍵科學證據。
喬慶慶始終專注于青藏高原北部大地構造演化和氣候環境及相互關系研究,厘清了帕米爾和南天山大地構造演化與青藏高原擠壓、隆升事件的關系;建立了帕米爾南天山構造匯聚帶晚新生代古環境演化的時間序列,為研究亞洲內陸干旱化與青藏高原隆升、全球氣候變化的關系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證據。這對于理解固體地球構造形變和氣候變化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喬慶慶研究員2012年入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層次人才引進工程,2017年獲挪威奧斯陸大學Ivar Giæver Visiting Fellowship Program資助,2021年獲第十屆新疆青年科技獎,獲2021年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
喬慶慶研究員的獲獎,體現了中科院對邊疆青年科技人才的悉心培養,體現了科協系統對新疆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大力支持,更體現新疆青年科技工作者潛心研究、求實創新的拼搏精神。這將激勵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積極投身邊疆科技事業,為新時代新征程上奮力建設美好新疆交出優質答卷。
供稿:新疆自然資源學會
責任編輯:劉旭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