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發揮學會專家、技術人才優勢,2024年1月15日-17日,新疆科技期刊編輯學會、新疆植物保護學會、新疆微生物學會、新疆農科院工會等單位聯合新疆農科院喀什駐村工作隊圍繞綠色有機果蔬種植、畜禽養殖技術、科普“去極端化”宣傳等內容,開展了貼近基層、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的2023-2024年自治區科協“科技之冬”活動。
啟動儀式上,新疆農科院喀什駐村工作隊總領隊姚艷玲、新疆植物保護學會理事長郭文超分別致辭。新疆農科院喀什駐村工作隊隊員,新疆科技期刊編輯學會理事長張瓊、新疆微生物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張志東等7位專家,庫木西力克鄉黨委副書記阿依努爾以及7村、9村、10村和15村農民、技術員參加活動。


多措并舉開展“冬季攻勢”培訓: “科技之冬”大講堂
為種養植戶開“良方”
本次培訓內容涵蓋了現代農業發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綠色防控、化肥減量增效、智慧農業、保護性耕作、優質高產栽培、病蟲害綜合防治、植保無人機等方面知識,尤其是對耕地保護與綠色農業、現代大農業背景下精準施肥技術與實施、小麥玉米花生高產栽培技術、綠色植保技術、現代農業發展趨勢等相關知識、技術進行全面細致講解,既有技術服務,也有理論培訓,切實做到了在農閑時期為廣大農民充電,讓農民在冬季農閑期間有事干、有知識學。新疆植物保護學會理事長郭文超研究員、新疆植物保護學會秘書長張仁福研究員、新疆微生物學會常務副理事長張志東研究員等專家,分別結合當地生產實際和技術需求,以及生產方面問題的關鍵點和薄弱環節,就玉米、棉花、小麥等作物種植技術、田間管理、病蟲害綜合防治和畜牧養殖等技術難點及解決措施進行實用技術培訓。專家們在如何增強服務效能,提高新品種、新技術應用覆蓋率上找到突破點,對農牧民現場提出的問題進行耐心解答。
現場的農牧民,有的認真聽課,有的做著筆記,現場學習氛圍濃厚。“冬閑期間,參加學習培訓既能充實生活,又能增長知識。我計劃把學到的新技術、新技能運用到生活中,進一步提高種植技術。”村民海日古麗·圖爾蓀說。村民們紛紛表示,此次培訓讓他們學習到了很多“干貨”“硬貨”。“通過培訓我們對即將開展的春耕重點要點知識有了更加明確地認識和了解,以前在生產中遇到的問題,今天經專家一說,全解決了,收獲非常大,對今年如何種植棉花更加有數了。”“在接下來的時間,我會更加努力學習新的知識,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搞好即將到來的春耕農業生產。”
駐村干部紛紛表示,能夠參與到這次自治區科協“科技之冬” 活動是一次難得的機會,更是為群眾服務的好機會,為培養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高素質新型農民,為實現農牧民收入持續增長和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此次培訓開展的非常及時,內容豐富也非常實用,村民非常喜歡這種授課方式,專家講的都是他們急需想要了解的,回答了他們很多問題,讓村民對今年如何種好作物更加有數了,授課專家為培養一批愛科學、學科學、懂科學、用科學的科技明白人打下了基礎。”
此次“科技之冬”培訓讓廣大農牧民群眾學習新知識、新技術,全面提高了農業生產技術水平,促使“冬閑時節”變為學習普及科技生產知識的“冬忙時節”,讓農牧民在家門口享受“科技套餐”,讓群眾掌握技能;此次培訓采取集中授課、現場咨詢等形式,進一步提高了農民科學素質和致富技能,為今年增收致富打下堅實基礎。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做新時代好公民”
主題演講比賽
今年活動除了以往的送書、送科技、送技術以外,還進行了科普“去極端化"宣傳,講述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去極端化條例》精神,引導各族群眾認清宗教極端勢力的真實面目,堅決遏制宗教極端思想滲透,勇于站到“去極端化”第一線。同時特別舉辦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做新時代好公民”演講比賽中,來自4個村的12位選手參加了比賽。
參賽選手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結合實際、親身經歷、所見所聞,飽含深情地講述了黨和政府的關心關愛,家鄉的變化,農科院工作隊的幫扶等感人故事。比賽現場掌聲陣陣,選手們精彩的演講深深打動了在場的每一位評委和觀眾,經過激烈的角逐,比賽評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6名,優秀獎6名。大家充分地認識到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的重要性,增強了各民族群眾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國是大的家,家是小的國”,一個家庭,一個集體,乃至整個民族,只有相互依存,共同發展,才能構建永久的和諧,五十六個民族手拉手,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只有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手足相親、守望相助,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才能順利實現,民族團結奮進之花才能永放光彩。
此次演講比賽,幫助了村干部群眾掌握和運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整體上水平、上臺階,增強了干部群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間相互尊重、互相包容、互相欣賞的工作氛圍,各民族群眾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增強認同感,以開放的胸懷、包容的態度交流、交往、交融,愛祖國、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在砥礪奮斗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做好新時代民族團結的“守護者”、“傳承者”和“踐行者”。


“石榴花開新時代”村健身操比賽以“舞”動人
為豐富和活躍婦女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展示農村廣大婦女良好的精神風貌和靚麗新形象,激發新時代婦女青春活力和奮斗熱情,“石榴花開新時代”村健身操比賽的舉辦,提升了女性參與全民健身的熱情和健康水平。
此次比賽共有4支村代表隊參加。比賽現場,不時爆發出陣陣掌聲,氣氛熱烈,經過緊張激烈的角逐。比賽中,4支代表隊的80名村民通過優美的舞姿展示了新時代女性風采,以“舞”動人,展現新時代婦女青春活力,努力奮進新征程的磅礴力量。最終10村獲得第一名,15村獲得第二名,7村獲得第三名,9村獲得優秀獎。
“今天‘石榴花開新時代’健身操比賽太精彩了,通過健身操活動展現了婦女群眾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帶動更多婦女群眾參加健康有益的健身活動,鼓勵婦女群眾帶動家庭參與到全民健身活動中來,讓一朵朵“石榴花”傾情躍動,成為每個村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活動同時豐富了我們婦女群眾的文化生活。下一步,我鄉將以今天的活動為契機,帶領干部和群眾一起努力,共同推進庫木西力克鄉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更上一層樓。”庫木西力克鄉黨委副書記阿依努爾說。

龍飛鳳舞 ,力拔山河,凝繩聚力:
冬季村拔河比賽如同冬天里的一把火,做一個積極向上的人
為提高村民的身體素質和鍛煉意識,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冬季村拔河比賽如火如荼的在9村開始了。比賽分男子團體、女子團體和混合團體(工作隊員與村民聯隊)三個級別。采取抽簽分組的方式確定對戰村隊。比賽實行淘汰賽制。
賽前,裁判員們嚴陣以待,隊員們積極熱身,相互加油打氣,商討戰術。他們一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馬步下蹲,雙手握繩,大賽一觸即發。隨著裁判員一聲哨響,比賽正式開始。參賽隊員們手握麻繩,咬緊牙關,凝心聚力,全力以赴。場外觀眾吶喊聲此起彼伏,比賽現場如火如荼。靈活的紅繩無不牽引著每一個人的心,現場氣氛變得緊張而又激烈。經過激烈的角逐,三個級別分別賽出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及優秀獎。
一根長長的拔河繩,凝聚著參賽選手的團結、智慧和力量,承載著選手們的激情、青春與活力。此次拔河比賽,工作隊隊員和村民頑強拼搏,在奮力的加油聲中拼盡全力,毫不退卻,用堅持和激情詮釋了拼搏團結的精神,充分展現出大家的活力與蓬勃朝氣。隊員們參與的每一場比賽都竭盡全力,不僅展現了爭一流的精神,更在賽出風格的過程中彰顯了工作隊員和村民蓬勃向上、自信昂揚的品質。汗撒賽場、風格高尚。輸贏皆為序幕,比賽永不言敗,捧起冠軍獎品收獲的不僅僅是比賽的勝利,收獲更多的是友誼、團結、拼搏和互助的團隊精神,這也是本次拔河比賽賦予隊員們的正真意義。體育魅力不止于獎項之間,愿日后村民們能夠繼續將頑強拼搏的精神應用到工作和學習生活當中,創造精彩人生。

把黨的關懷和溫暖送到黨員的心坎上
在新春佳節即將來臨之際,新疆農科院駐村工作隊、新疆科技期刊編輯學會、新疆植物保護學會、新疆微生物學會慰問了村部分優秀共產黨員、生活困難黨員,為他們送上米面油,對他們矢志不移為黨付出、支持參與基層治理、積極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關注家鄉發展建設表示感謝,并向全村廣大黨員致以新春問候。
“我們要時刻關心黨員的身體、心理、生活等情況,做到政治上多尊重、思想上多關心、生活上多照顧、精神上多關懷,讓他們切實感受到黨組織的關心和愛護,將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合力推動村各項工作高質量發展。”總領隊姚艷玲深情的說。10位黨員激動的說:“感謝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溫暖,我們要時刻保持良好作風,積極支持村組各項工作,時刻以優秀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我們每一名黨員都要成為維護團結穩定、促進共同富裕的先鋒模范,為推進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此次活動,學會的專家們深入庫木西力克鄉,開展了科學普及宣講、科技咨詢服務、科技資料發放、科技成果推廣、文化惠民等科技民生活動,進一步加強了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密切了基層干部群眾與新疆農科院所屬學會的聯系,今后,農科學會將不斷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助力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加快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本次活動累計培訓宣傳1000余人次。疏勒縣電視臺、疏勒組工微信公眾號、疏勒零距離微信公眾號等都對本次活動進行了報道。
供稿:新疆科技期刊編輯學會 新疆植物保護學會 新疆微生物學會
責任編輯:劉旭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