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由新疆土木建筑學會建筑師分會、新疆勘察設計協會技術專家委員會及新疆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2023年第九屆新疆照明展【亞歐光電展】系列活動—青年建筑師論壇“從建筑走向城市”,在新疆國際會展中心順利召開。

此次學術交流論壇活動旨在進一步落實“文化潤疆”,活躍建筑創作氛圍,分享青年建筑師學術成果,搭建學習展示與交流互動平臺,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會上,新疆勘察設計協會副秘書長張春燕參會并講話,新疆建筑設計行業七家單位的11名優秀青年建筑師(包括國土空間規劃師、建筑照明設計師)分享了在建筑創作實踐、探索建筑設計創新過程中的所思、所得、所悟。新疆土木建筑學會建筑師分會會長、新疆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建筑師薛紹睿作學術論壇活動總結發言。

周密 建筑設計四院 總建筑師
“走在建筑與城市的邊緣”——建筑與城市之間的關系如同人與社會的關系,對他人有溫度的人更容易融入社會,對他人有溫度的建筑也更容易融入城市。建筑說到底是生活的容器,理想的城市應該創造更多具有公共性的積極的活動場所,使人身處其中享受輕松愉快的生活,城市不應該是各種夸張浮躁脫離生活的紀念碑式建筑的集合。城市、建筑的人文關懷是設計師不可繞開的一個要點,有溫度的城市會孕育出有溫度的人們,也會留住更多需要溫度的人們。如果建筑再多一些人文關懷,建筑師再多一些人文精神,城市才可能讓人們的生活的變得更美好。

張雪兆 建筑設計一院 副總建筑師
“非功能邏輯下的自由詩意”——當我們處在走廊、樓梯、中庭、灰空間等非功能空間時,就會變得放松,有種游蕩者的自由的感覺。所以我們堅持在場所權力中植入非功能性的間隙空間,構建起所謂的自由,讓人們能暫時逃離功能空間的束縛。由此可見非功能邏輯往往是以人為核心展開設計,這些空間往往也不具有專門的屬性,因而會出現不同功能的疊加,通過人們的自發使用,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讓原本“單一無用”的空間變得多義。
間隙、開放、共享、自由,這些都是非功能邏輯所倡導的設計趨向。在一個建筑中,相比于功能空間,非功能性空間一定是處于次要位置,但這些空間往往更具有靈活性,不被束縛,有時候會因為某個小小的突破,便會打破整個設計的僵局,創造出自由的空間詩意!

韋元麗 國土空間規劃設計院 副總規劃師
“共生—論建筑與城市的關系”——從新的國土空間體系下城市設計的概念入手,結合正在進行的相關的案例,分別從總體城市設計層面與詳細城市設計層面分別論述了規劃重點內容及建筑與城市的關系,總體城市設計層面側重關注整體山水格局的關系、內部軸線、節點、地標的設計與協調,在詳細城市設計層面更進一步對景觀風貌、開放空間、交通組織、建筑布局、建筑色彩、第五立面等進行深化設計,另外針對城市中的建筑分別分析其角色,區分標志性建筑與背景建筑,并分別提出在總體城市設計層面與詳細設計層面的不同要求。

馬文帝 建筑創作中心主任兼總建筑師
“AI與建筑師的未來”——探討了人工智能(AI)在建筑領域的應用及對建筑師的影響。首先分析了AIGC和其他設計工具的發展及其在建筑設計中的價值。然后討論了建筑師的核心價值和競爭力,強調了解決問題、創新設計和協調溝通的重要性。接下來,通過實例展示了如何利用OpenAI的Chat-GPT和New Bing等AI工具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最后,分析了AI工具的發展對建筑師工作方式的影響,提倡建筑師應學會與AI共存,充分利用AI工具,從而更好地關注歷史、城市、社區、感情、文化和哲學等方面的問題,發揮建筑師的本質價值。

張志強 機電工程設計二院照明專項負責人
“如何用光賦予城市價值”——燈光設計對商場夜間消費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燈光點亮了夜間消費場景,為夜生活聚集區提供了燈光造景。迷人的燈光設計可以帶動各大商圈內的“食、游、購、娛、體、展、演”等多元夜間消費場景,為夜間商業活動提供了新動能。
在掘金夜經濟的大環境驅動下,燈光設計就是一張絢麗的夜間“名片”,彰顯著購物中心的價值和內涵。
供稿:新疆勘察設計協會
責任編輯:劉旭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