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2023年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新疆分會場暨新疆首屆地理標志品牌文化節在烏魯木齊市舉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打擊侵權假冒(以下簡稱“雙打”)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各地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代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金融機構、企業、商(協)會代表,媒體記者,社會各界人士約200人參加活動。會議發布了新疆林果產業、棉花紡織、葡萄酒三大產業的專利導航成果。其中,由新疆微生物學會理事單位新疆智庫絲路知識產權大數據中心聯合秦創源(新疆)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新疆林果產業高質量發展專利導航成果被大會特別推薦。


新疆智庫絲路知識產權大數據中心主任、新疆微生物學會副秘書長閆論研究員參加發布會議并介紹,新疆林果產業高質量發展專利導航重點開展了我區杏、巴旦姆、核桃、香梨產業專利情況分析,研判了林果產業鏈體系情況。經統計,新疆林果面積2150萬畝,產量1315萬噸,是我國果品的主要產區、重要產地,已成為我區覆蓋范圍最廣、惠及人口最多、發展潛力最大的農業產業;全區帶動作用較強的林果企業505家,林果專業合作社達1963家,其中國家和自治區級以上林果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28家;冷藏保鮮企業89家;通過導航分析發現,我區林果業品種結構仍需進一步優化,林果農機提升空間較大,精深加工仍待加強,疆內疆外購銷“兩張網”有待進一步完善。

專利導航成果針對以上產業發展需求,逐一梳理了問題所在,并提出了寶貴的發展建議,為進一步建立產業運行決策與專利信息分析的深度融合,匹配產業創新能力,保障產業競爭地位,實現對產業運行效益有效支撐,推動產業的專利協同運用,為我區林果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決策支撐。
供稿:新疆微生物學會
責任編輯:劉旭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