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治區草原學會、自治區蝗蟲鼠害預報預測防治中心站組建科技服務隊,深入喀什、塔城、昌吉、博州、烏魯木齊等地開展題為“維護生物安全,守護美麗草原”的草原生物災害防控系列科普活動。

此次活動不僅普及推廣了草原生物災害監測防治技術,回應和解決基層技術人員在防治工作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和困惑,切實提高基層技術人員、農牧民科學防控災害技能水平,也是草原學會響應科技服務基層、助力鄉村振興的具體體現,其中在喀什地區巴楚縣色力布亞鎮博孜艾日克村,新疆草原學會以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為平臺,開展草原生物災害防控系列科普活動,更是積極探索形成“黨建+科學技術推廣”科普服務新模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不斷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科學素質的實踐行動。

活動現場,自治區蝗蟲鼠害預測預報防治中心站的技術人員為大家介紹了草原生物災害監測與防治技術以及相關法律政策;工作人員為參與活動的基層技術人員及農牧民發放了《新疆草原有害生物監測與防控技術系列手冊》800余份、宣傳用品300多份;活動還展示了近年來新疆草原生物災害治理獲得的成果。讓基層干部及群眾了解到草原生物災害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大家認真聽講,積極提問,紛紛表示此次科普活動舉辦非常及時,大家收獲滿滿,更加有信心管理好自己的草場。此次科普系列活動累計共有基層技術人員及農牧民300余人參加。

通過此次科普活動,技術人員深入基層、走進鄉村,將科技服務“打包”送上門,將科普宣傳送到了基層和群眾最需要的地方,使群眾對草原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切實增強了農牧民對維護草原生物安全的認識,也為全疆草原有害生物監測與防治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
供稿:新疆草原學會
責任編輯:劉旭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