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疆第十六屆優秀自然科學學術論文獎揭曉,由新疆氣象學會初評和推薦的7篇論文入選。其中,周成龍的《塔里木盆地大氣異常暖層的原位觀測及滯空沙塵的加熱貢獻》被評為一等獎;張瑞波的《樹輪記錄的天山TS.Tuyuksuyski冰川年物質平衡變化及其與氣候變化的聯系》被評為二等獎;姚俊強的《中國新疆氣候“濕干轉折”的信號和影響探討》,湯浩的《天山峽谷穿谷急流觸發強下坡風暴的中尺度特征分析》,買買提阿布都拉·依米爾的《新疆和田綠洲空氣質量狀況與氣象條件的關系》,迪麗努爾·托列吾別克的《基于K?ppen氣候分區分析1961—2015年中亞區域干濕變化》,莊曉翠的《新疆阿勒泰地區短時強降水流型及環境參數特征》被評為三等獎。
新疆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獎的設立,旨在調動和激發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性和創造性,鼓勵在自然科學研究推廣和學術研究中做出貢獻的科技人才,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學科發展,繁榮和發展新疆科技事業。該獎項由新疆科協、科技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聯合主辦,每兩年評選一次。
新疆氣象學會作為論文推薦單位,向自治區科協推薦了63篇涉及大氣科學等多個領域的優秀論文,其中既有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理論研究,也有“接地氣”的應用研究。這次推薦,為氣象科技工作者搭建了展示學術水平的平臺,對推動新疆氣象科技進步與自主創新,促進學術繁榮和人才成長,調動各族氣象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建設高水平氣象人才隊伍起到積極作用,是推動氣象高質量發展的有力舉措。
供稿:新疆氣象學會 馬雷凱
責任編輯:劉旭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