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新疆植物學會康曉珊博士來到烏魯木齊市第七十小學開展了以“科普進校園 科學潤童心”為主題的科普活動,活動采取主會場+分會場形式,來自該校四、五年級學生參加了主會場活動,其余年級以同步現場直播的形式參與,全校近千名師生參加了此次活動。

活動現場
活動中,康博士從荒漠的類型、荒漠形成的原因及新疆的地理特點等方面講解了荒漠植物的特點,讓孩子們了解到荒漠植物面臨的惡劣生存環境;在“荒漠植物的生存智慧”環節給學生們詳細講解了荒漠植物是如何適應逆境、守衛荒漠的。在講座的整個過程中,孩子們認真記錄、踴躍提問,表示出對荒漠植物求生機制的敬佩和對科學的崇尚。講座結束后,康博士還給孩子們帶來了小禮物——荒漠植物的種子。孩子們小心翼翼地接過種子,認真聆聽荒漠種子種植的方法,相信孩子們會在以后的生活中細心呵護它們茁壯成長。

觀看直播的學生
通過此次科普講座,同學們了解了干旱區的氣候特點和干旱區植物生存的環境限制;觀察到根系模型圖片,直觀感受到駱駝刺這一典型沙漠植物的龐大根系;細心觀察荒漠植物根系對地下水的追逐,懂得了荒漠植物對干旱環境的適應策略;并踴躍的表達自己學到的知識。

贈送荒漠植物種子
此次活動,讓孩子們發現了新疆本土荒漠植物的智慧,激發了探索大自然的興趣和欲望,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培養科學思維的能力。
供稿:新疆植物學會
責任編輯:劉旭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