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日至10日,新疆奶業協會專家、烏魯木齊市動物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徐敏研究員及協會專家一行先后前往阿勒泰地區、博州、伊犁等牧區,開展傳統自然發酵乳制品樣品的采集工作。采集的樣品包括酸馬奶、酸牛奶、酸駝奶和奶酪等,并將其送至天潤乳業、新疆大學等單位,以共同挖掘其中的益生菌資源。
新疆地域遼闊,氣候條件在不同區域差異顯著。居住于不同地區的少數民族群眾長期保留著飼養牛、羊、馬、駝等家畜的習慣,并通過自留“引子”自制傳統發酵乳制品。眾多自制發酵乳制品的“引子”經牧民世代接種傳承,其中的微生物歷經長期自然進化和演變,蘊含著豐富的發酵食品菌種資源,堪稱天然菌種庫。然而,伴隨鄉村城鎮化和工業科技的發展,傳統工藝逐漸被新技術替代,極具價值的微生物資源存在逐漸消失的風險。為此,新疆奶業協會會長單位新疆天潤乳業聯合自治區奶產業技術體系專家、新疆大學、烏魯木齊市奶業協會等多家單位,致力于挖掘并保存新疆地區傳統發酵乳制品中的微生物菌種資源。
新疆奶業協會專家針對不同地區牧民自制的傳統發酵乳制品現場測定了pH值,并詳細記錄了自制發酵乳制品種類、時間、位置、“菌種”的來源、制作方法和步驟等信息。連同前期采集的樣品,此次共采集樣品176份,其中酸牛奶84份,酸馬奶45份,酸奶疙瘩21份,酸駝奶17份,酸奶酪7份,馬奶酒2份,涵蓋伊犁、博州、阿勒泰、塔城、巴州、喀什、克州、阿克蘇等八個地州。
下一步,新疆奶業協會專家將對傳統發酵乳制品中的微生物菌種進行多樣性分析、鑒定、篩選和保存,為新疆傳統發酵制品微生物菌種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菌株。
供稿:新疆奶業協會
責任編輯:劉旭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