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輪臺縣科協
輪臺縣將科普惠農、科技助農與鄉村振興有機融合,采取打造農村科普陣地、豐富農村科普資源,深化新技術、新模式在農業發展中的推廣應用,強化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等措施,有效推動農業產業提質增效,助力鄉村振興。

輪臺縣科普志愿服務隊在克孜勒村科普館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一、加強農村科普館建設,打造農村科普陣地
輪臺縣科協投入專項科普經費,在全縣建成12家鄉村科普館,并聯合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依托鄉村科普館常態開展精細化、多元化的科普活動,向全縣各族農牧民群眾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提升全民科學素質,為推動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科學素質基礎。截至2022年,依托全縣鄉村科普館累計開展各類科普培訓和講座(宣講)800余場次,受益群眾達8萬多人次。
二、深化新技術、新模式推廣運用,推動現代農牧業產業體系建設
一是深化大數據在全縣農林果業、畜牧業等特色產業發展和農業節水技術中的推廣應用,提升農業生產智能化水平,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農產品供給質量,助力農牧民增收致富。二是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大力發展現代化設施農業。在群巴克鎮新建一個占地總面積1100畝,溫室大棚面積31.2萬平方米的現代化設施農業產業園,為全縣發展現代化設施農業提供了典型示范。截至2022年,縣財政投入發展現代化設施農業資金13459萬元,籌集社會資金3567萬元,累計投入17026萬元。
三、成立科技服務團,助推本地特色林果業發展
2022年,結合輪臺縣特色白杏產業,組建輪臺縣杏子產業科技專家服務團,為全縣白杏產業發展提供規劃建議、決策咨詢、技術支持。該服務團為巴州首個服務單項產業的科技專家服務團,匯聚了全國杏子種植產業相關專家12人。其中包括中國林科院經濟林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烏云塔娜,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員羅術東,新疆農業科學院園藝作物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自治區杏產業體系首席專家張大海等。專家服務團自成立以來,圍繞全縣林果業(杏子)發展規劃,開展專項調研、研討活動2次,形成科研成果1項,向縣政府提交行業發展建議1份,承擔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裝備)的試驗和示范推廣1次,開展林果業(杏子)技術培訓2次。同時積極幫助縣、鄉、村各級杏產品加工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制定產業發展規劃,革新工藝技術,提高產業、行業發展質量和效益。

科技專家服務團開展杏芽癭螨防控技術現場培訓
責任編輯:曹琳哲 審核:帕提曼
科學普及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