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從中國工程院方面獲悉,著名綿羊育種學家、被譽為“中國細毛羊之父”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守仁同志,于6月11日逝世,享年89歲。
公開資料顯示,劉守仁出生于1934年3月21日,江蘇靖江人,1955年9月參加工作,1960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9年12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我國著名綿羊育種學家,被譽為“中國細毛羊之父”,現任新疆農墾科學院名譽院長、研究員。黨的十二大、十三大代表,第九屆、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歷任新疆兵團石河子紫泥泉種羊場場長、綿羊研究所所長、自治區副總農藝師、兵團第八師總畜牧師、新疆農墾科學院院長。
1951年劉守仁考入浙江大學畜牧系。1952年,浙江大學畜牧系并入南京農學院(今南京農業大學),劉守仁成為南京農學院的學生。1955年大學畢業分配,劉守仁懷著“把畜牧專業搞出名堂”和“服務大西北”的夢想,填報的3個志愿都是新疆,并在志愿書上寫下“去最艱苦的地方,干最艱苦的工作”。組織上將他分配到新疆八一農學院(今新疆農業大學)。當年秋,21歲的劉守仁提著兩箱書,經過長途跋涉來到烏魯木齊。
在新疆八一農學院任教后,劉守仁再次向組織提出去畜牧業生產一線工作的請求。1955年11月,組織上同意二次分配他到石河子紫泥泉種羊場,任畜牧技術員。自此,劉守仁就與這個深山牧場結了緣,一干就是一輩子。
1961年,紫泥泉種羊場第一個五年育種計劃完成,阿爾泰細毛羊與哈薩克羊雜交成功。1965年底,雜交母羊三、四代橫交后代占73.7%、二代羊占26.3%,低等級羊被大量淘汰,雜交羊羔成活率提升至98%,完成了第二個五年育種計劃任務。1968年,種羊場培育的細毛羊亮相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1970年8月,農墾部正式將其命名為“軍墾細毛羊”。經過12年艱苦努力、科研攻關,新品種終于誕生,打破了國際育種界培育新品種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局面。
“軍墾細毛羊”培育成功后,劉守仁又有了新目標——澳洲美利奴羊和軍墾細毛羊雜交。1981年5月、1983年11月,種羊場先后培育出良種細毛羊軍墾A型、B型品系,并通過部級驗收鑒定。1981年8月14日,鄧小平視察新疆時來到紫泥泉種羊場參觀考察,看到培育的種羊又肥又壯、羊毛細長發亮,給予肯定和鼓勵。1985年12月16日,“六五”科技攻關項目“良種細毛羊培育”通過國家鑒定驗收,正式將“良種細毛羊”命名為“中國美利奴羊(新疆軍墾型)”。1989年5月,中國美利奴羊(新疆軍墾型)三級繁育體系通過國家級鑒定和驗收。
歷時幾十個春秋,劉守仁團隊創立了“血親級進”“品種品系齊育并進”“三級繁育體系”“基因先決”等先進育種理論和方法,先后培育出“新疆軍墾型細毛羊”和“中國美利奴(新疆軍墾型)”2個新品種,推廣至全國25個省區市,結束了我國沒有高品質細毛羊的歷史,豐富了我國綿羊品種結構,取得巨大經濟及社會效益。
劉守仁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等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14次,被授予“全國革新能手”“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1999年,劉守仁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桑格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