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以下簡稱“自治區科協”)黨組高度重視鄉村振興工作,注重突出科技特色、堅持志智雙扶,科普服務鄉村振興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科技助力鄉村振興項目
2021年,自治區科協投入80萬元,吸引配套資金60萬元,啟動8個科技助力鄉村振興項目,面向全疆特別是南疆四地州開展種植養殖技能培訓、電商培訓、安全用藥科普宣傳、義診活動及“新農人”創新創業大賽。
同時,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10萬元項目資金的基礎上,自治區科協又配套30萬元,由微生物學會牽頭組建專家服務團,深入南疆和田、喀什地區的20個村,開展了7次技術咨詢服務、12次24場技術培訓,培訓村民2723人次;投入161萬元資助自治區學會重點項目和專家服務基層項目,組織53家學會開展專家服務基層活動25次,惠及地州縣市鄉村29個,服務群眾8000余人次;開展以“科技助力鄉村振興行動”“基層科普行動計劃”為主要內容的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示范項目;在自治區科協“訪惠聚”駐村點民豐縣安迪爾鄉投入支持資金517萬元,開展科技助力甜瓜提質增效示范、甘草試種、畜禽養殖產業技術服務、科普產業文化長廊創建等4個項目。
此外,自治區科協開展“科創中國”院士專家新疆行活動,全國22位院士專家來疆為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提出53條建議,形成農業發展、人才培養、旅游產業等10個方面49條合作交流建議方案。
夯實農牧民科學素質基礎
創新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支撐。近年來,自治區科協組織自治區70個學會與南疆32個縣市結成科技助力全面鄉村振興幫扶對子,各學會2021年共組織126名各類專家和技術人員在莎車、于田、阿克陶等10個脫貧縣的120個鄉鎮,開展“樂享科學”農技服務到身邊活動,舉辦農村實用技術培訓822場次,培訓各族群眾3.6萬余人次。
大力推進農村“科技小院”建設。近年來,自治區科協在農牧民中進行零距離科技對接、零時差指導解決、零門檻普惠服務、零費用培訓推廣,2021年全區共有新疆民豐甜瓜科技小院、新疆輪臺棉花科技小院、新疆塔城肉牛科技小院等10家科技小院入選首批中國農技協科技小院。
大力開展“科學大講堂”“科技之冬”“全國科普日”“科技活動周”等品牌活動。2021年,自治區科協“科學大講堂”活動組織30余名中國老科協科學報告團成員、新疆科學大講堂講師團專家在烏魯木齊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和田地區、喀什地區等7個地州市62個鄉鎮100余個村,為農牧民、農業技術干部舉辦講座252場,參加人數達3萬余人次。
豐富基層科普資源供給
針對南北疆群眾科學素質存在差異的問題,2021年,自治區科協向各地縣科協分配下撥基層科普行動計劃項目資金2000萬元、全國科技館免費開放第一批補助資金2268萬元,有力保障基層科普工作開展。同時,圍繞基層群眾關心關注問題精準推送科普資源,為基層發放《知識—力量》《科學與生活》雜志10萬余冊,編譯《科普大篷車》電視欄目和《科普進萬家》鄉村廣播等。
此外,自治區科協聯合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舉辦了2021年新疆全民科學素質網絡知識競賽,累計訪問參與量達35.6萬余人。2021年“全國科普日”期間,全區共有220家單位參與科普日活動,組織活動總數1025個,直接參與人數688萬人次;動員組織各自治區學會、各地州市科協、各成員單位,圍繞保護生態、節能減排、環境治理等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在科技活動周、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等活動期間,持續開展線上線下科普活動,不斷打造科普活動品牌影響力。
自治區科協持續深入開展2021年“科技之冬”活動,促進形成“科技培訓+掌握技能+就業創業+穩定增收”的良性循環格局,幫助基層農牧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去冬今春全疆開展線上線下科技培訓活動近10萬場次,培訓農牧民群眾百余萬人次。
下一步,自治區科協將繼續發揮組織優勢,圍繞鄉村產業加大科技培訓、就業培訓力度,協同科研院所、學會、高校、企業等科技、智力資源,打造全產業鏈服務模式,加強農技協、農村科普示范基地的建設與發展,團結引領廣大科技工作者投身鄉村振興偉大事業,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魏立群 路遙)
責任編輯:曹琳哲
來源:天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