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剛從大學畢業的張立東,滿懷對采油研究的熱愛,離開家鄉毅然選擇來新疆工作,踏上吐哈油田,將心中熱愛轉化為行動,這“一來”便就此扎下了根,在追夢的路上奔跑,守著那份夢想探索、奮斗、一往無前。

張立東,現任中國石油吐哈油田公司工程技術研究院采油工藝研究所黨支部書記、副所長、高級工程師。工作16年來,他始終將推動提高石油采收率技術不斷進步,為油田采出更多的石油作為自己的工作目標和人生追求,在科研一線埋頭苦干,練就了過硬的技術功底。面對吐哈油田油藏類型多樣、油藏條件復雜苛刻等現狀,張立東先后負責和參與了調剖、泡沫驅、化學驅等提高采收率技術的攻關與試驗,組織承擔各級科研項目20余項,榮獲各類榮譽20余個,出版著作3部,發表論文10余篇,獲得國家專利4項。
潛心氣體泡沫采油技術研究,培育中國石油標志性技術。稠油產量占吐哈油田總產量較大比例,如何進一步提高采收率至關重要,稠油油藏條件非常苛刻,研發相適應的提高采收率技術難度很大。張立東帶領技術團隊經過多年的攻關與試驗,實現了泡沫驅技術突破,形成了泡沫驅“3441”工程體系,在多個油藏規模化應用,并在魯克沁油田建成國內最大的稠油泡沫驅試驗區,大大提高了采收率,為企業增加了效益,探索出了稠油提高采收率的有效途徑,該技術被評為2017年中國石油標志性技術之一,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勇于創新突破,建成國內第一個氣體泡沫采油技術試驗平臺。2018年,中國石油決定在吐哈油田建設國內第一個氣體泡沫采油技術試驗平臺,張立東及所在團隊主動請纓接受任務。經過1000多個日夜的技術攻關、創新設計和駐廠監造,采用模型整體鍛造、線切割腔體等技術,有效解決承壓、氣密封性、大尺度填砂等方面的難題,成功制造集功能性、協調性、適用性、易操作性、安全性“五性”和模塊化、可視化、自動化、智能化、撬裝化“五化”于一體的試驗平臺標志性裝備,實現了砂巖油藏主要冷采范疇開發和工藝技術模擬,為行業內傳統研究手段無法解決的重大機理問題提供實驗條件,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責任編輯:桑格林 審核:趙衛軍
科學技術服務中心 阿特那依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