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樂市種業發展中心主任黎玉華作為一名科技特派員,多年來深耕基層,讓農業科學技術服務長在泥土里,在田間地頭把農業生產實用技術傳授給農戶,幫助他們提高棉花、玉米等農作物灌溉、施肥、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水平,為農戶增產增收打下堅實基礎,工作成效顯著。今年,黎玉華也因此獲得了“自治區優秀科技特派員”稱號。

扎實耕耘讓科技變為累累碩果
“棉花前期長太旺,容易導致后期只長桿不結果……”初見黎玉華時,她正在博樂市烏圖布拉格鎮的田地里指導農民施肥。
“組織派我到哪兒,我就要在哪干出一番事業。”黎玉華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2007年,32歲的黎玉華被派到烏圖布拉格鎮,在充滿挑戰和希望的田野上開始了她的工作歷程。烏圖布拉格鎮是博州棉花主產區之一,她認真鉆研棉花種植技術,積極參與多項技術研究和課題,豐碩的科研成果為當地棉農解決了從土地地力檢測、播種、灌溉、施肥、田間管理、采收等一系列關鍵難題。

此外,黎玉華參與研究的“博州冬春小麥高產超高產綜合栽培技術推廣應用”等項目,獲得自治州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用此項成果,烏圖布拉格鎮小麥種植區8個村隊連續3年種植冬春小麥4.2萬畝,滴灌春小麥最高產量突破全州歷史記錄,畝產683公斤,種植面積達到235畝。小麥高產,灌溉技術尤為重要,黎玉華參加完成“博樂市糧食作物滴灌栽培技術示范推廣”項目在烏圖布拉格鎮進行滴灌小麥和玉米試驗示范推廣,通過項目實施,兩年累計推廣滴灌栽培3.48萬畝。其中,玉米1.86萬畝、小麥1.62萬畝,總增產5951噸,節本增效678.6萬元。
增產增收讓群眾腰包鼓腦袋富
“有問題就找特派員!”從“靠天吃飯”到“科技興農”,黎玉華走進了烏圖布拉格鎮鄉親們的心里,她讓當地農民嘗到了科技的甜頭,不僅農民的腰包鼓了,腦袋也富了。
烏圖布拉格鎮小麥種植戶岳思亮每次見到黎玉華,都拉著她請教小麥的先進種植技術,在岳思亮心里,有了科技特派員的技術指導,小麥高產再也不是夢。

隨著農業產業技術的發展,特色種植已成為農民增產增收的新途徑,為解決當地農民在特色種植產業中遇到的各種難題。自2010年起,黎玉華參加“博州特色作物引種示范及綠色標準化生產技術推廣”項目,在烏圖布拉格鎮主要開展了新型特色作物、藍莓基地、釀酒葡萄基地、加工番茄和馬鈴薯新品種的引進示范工作。其中,藍莓基地有12座大棚,屬全州獨家,所產藍莓口感好,效益高,每座棚每年可收入5萬元;葡萄基地2000畝,畝產達4噸,釀出的葡萄酒口感好,暢銷外地,不僅解決了當地富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還打響了一張特色農業旅游名片。與此同時,黎玉華還牽頭在當地實施200座蔬菜大棚項目,其中特色蔬菜26座,引領博州蔬菜種植技術,從育苗移栽、節水滴灌、配方施肥、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技術,總結出特色蔬菜種植技術規程,有效提高了全州特色作物產量和品質。
嚴格把關讓種子為豐收打基礎
農業生產,關鍵是種子。作為博樂市種業發展中心主任,黎玉華深知肩上的責任重大,在日常工作中,帶領團隊在種子的質檢、推薦、制種等關鍵技術環節嚴格把關,為農業生產打下堅實基礎。
2019年以來,黎玉華牽頭對博樂市棉種、銷售及良繁進行嚴格檢驗和田間指導,棉種試驗涵蓋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展示3種試驗類型。負責博樂市所有農資店的棉花品種(備案品種)展示工作,控制棉花品種未審定及未備案進行違法銷售,杜絕棉花品種多、亂、雜和假種子現象發生;負責博樂市所有農資店的玉米品種(備案品種)展示工作,并在博樂市小營盤鎮和阿熱勒托海牧場展示點試種,杜絕轉基因玉米種植,未備案和審定的玉米品種流入市場,減少給農業生產造成損失。

此外,由黎玉華帶領團隊研究出的“制種玉米高產栽培技術措施”在實際種植操作中,玉米制種提高產量30公斤至50公斤,總結出的“新陸早系列棉種在博州種植推廣表現及栽培技術要點”對新品種推廣和自治區、州市推廣統一棉花品種、提高品質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通過實際的農業生產讓小種子有大作為。
從事農業科技20多年來,黎玉華不負耕耘,利用所學不斷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讓農民掌握致富的“看家本領”,用知識“武裝頭腦”,徹底斷掉“窮根”,讓“科技之花”綻放沃野,在科技助力鄉村振興中不斷作出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桑格林 審核:趙衛軍
博州科協 孜麗亞爾·居來提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