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2傳部、中國科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防科工局6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的通知》,陸續在全社會廣泛開展“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
近日,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宣傳專題已在中國科協官網、科協網上會史館、科技工作者之家網站正式上線(網頁地址:https://zt.scimall.org.cn/2022/0526/index.html)。聚焦各地開展“最美科技工作者”評選情況,我們將為大家陸續推送全國學會、地方科協推薦候選人的風采事跡。學習最美、爭當最美,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智慧力量,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和昂揚的奮斗姿態慶祝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王維慶,1959年5月生,新疆大學教授。
1979 年,王維慶如愿考進當時新疆工科的最高學府——新疆工學院。四年后,因其學業優異,直接留校任教;1987 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浙江大學電機系攻讀碩士研究生;畢業后,謝絕滬寧杭地區多家大型電力企業的邀請,毅然回到自己的母校。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受大學同學邀請到達坂城風電場實地考察研究風電機組,當親眼見到那些從國外遠購而來價格昂貴的風力發電機時,心底涌起難以抑制的民族豪情:這些核心技術,必須全面實現“中國造”,才能降低運營成本,大范圍推進風力發電產業。
由此,王維慶成為我國最早從事大型風電機組研發的學者之一。從大型風電機組關鍵部件控制、整機控制及檢測、性能升級到風電場并網,歷經 30 年的潛心勵志,他研究完成系列大型風電機組電能轉換理論體系和工程應用技術,創建和領導的團隊促進了我國風電技術自主創新與產業化,為我國風電事業做出開創性和引領性工作。

王維慶帶領團隊,密切與新疆金風科技合作,在當時無任何系統參數和技術資料可參考的情況下,首次在國內揭示了失速型大型風電機組控制機理并提出過程控制技術路線圖,研制成功國內第一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失速型風力發電機組電控系統, 填補國內空白并產業化。 2002 年他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經不懈努力,他研究突破制約我國大型風電機組高質量升級的相關理論和控制技術,解決了風電機組受制于人及環境適應性的關鍵技術難題,將“理論研究、技術攻關、裝備研制、工程建設”貫穿一體,科學系統地構建了一套完整的大型風電機組控制理論與大規模風電場集群并網工程技術體系,成果應用于金風科技的大型風電機組系統中,提升了整機及高端核心零部件競爭力和國產化水平。
他主導了兆瓦級單機整機性能提升、集中式和大規模匯集型風電場并網關鍵技術的研究,撰寫出版了風電機組關鍵控制技術創新實踐叢書,促進風力發電成為我國第三大電源,于 2016 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17 年獲自治區科技進步特等獎,2019 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2020、2013、2000 年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其技術成果形成的 1.5-5.0MW 系列風電機組產品成為“十一五”后期和“十二五、十三五”期間我國風電裝備制造業的主導產品,在全國 300 多座風電場應用推廣。三年累計發電 562.2 億千瓦時,節約標準煤 2249 萬噸,減少有害氣體排放 5892.2 萬噸。促進了我國風電技術自主創新與產業化。

王維慶治學嚴謹、勇于創新、品行端正、富有團隊精神,2021 年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優秀共產黨員。他先后獲國務院特貼專家、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自治區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自治區先進工作者、自治區優秀回國人員;帶領團隊獲電氣工程一級博士點和博士后流動站,“可再生能源發電與并網控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風力發電系統智能控制與并網技術” 教育部創新團隊(并獲滾動支持),“可再生能源發電與并網技術”自治區重點實驗室。
他至今已培養博、碩士生 97 人、博士后 9 人,獲國家及省部級科技進步獎 10 余項,主持完成國家和省部級項目 30 余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 270 余篇,合作出版專著 5 部、教材 2 部,獲專利和軟著 30 余項,合編國家標準 2 部。

在科研的道路上,王維慶幾十年如一日堅持不懈地潛心鉆研,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2021 年,他受中共中央組織部邀請,作為觀禮專家現場親歷天安門廣場舉行的黨的百年華誕慶典,深刻理解了中國共產黨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征程,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取得的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并更加堅定的立誓:在今后的科研生涯中,始終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生命不息、攀登不止。
來源:中國科協宣傳文化部、人才中心
責任編輯:桑格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