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產學研融合的一系列重要決策部署,根據《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科創中國”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等,按照“科創中國”建設“求實效、植內涵、提質量、筑生態”的總體要求,面向全國組織開展認定首批“科創中國”創新基地工作。
近日,根據《“科創中國”創新基地建設實施與管理辦法(試行)》(科協辦函創字〔2022〕57號)《中國科協辦公廳關于推薦首批“科創中國”創新基地的通知》(科協辦函創字〔2022〕60號)要求,經評審和公示,194家單位入選首批“科創中國”創新基地。獲得認定的創新基地進入建設階段,建設周期為2022年至2024年。
我們將陸續刊發首批入選基地簡介,展示基地風采。
以新疆中藥民族藥為抓手、瞄準國家戰略需求的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于2002年3月28日在原中科院新疆物理研究所和新疆化學研究所(均于1961年成立)的基礎上整合成立,民族藥現代化研究是研究所的主攻方向之一。研究所瞄準“健康中國”和“一帶一路”國家倡議需求,以新疆中藥民族藥為抓手,已形成基礎研究、成果轉化、國際科技合作的研發創新鏈,推動新疆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目前研究所已擁有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在烏茲別克斯坦建有中國科學院中亞藥物研發中心中烏醫藥科技城,已被國家列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清單。

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是高度注重自主研發、自覺踐行國家倡議、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先進集體
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深入研究民族醫藥經典藥材的藥效物質,發現一批新化合物和新骨架類型,為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奠定了物質基礎。分離鑒定化合物2000余個,發現20余種新骨架類型和600余個新化合物,發現了源于民族藥的3個先導化合物。目前已研發1個有效部位新藥和2個復方新藥,主持研發了11個民族藥特色產品,均已上市。踐行“一帶一路”國家倡議,推動中藥民族藥融入中亞國家醫藥體系,加快民族藥國際化進程。構建中烏科技合作創新基地,聯合開展了新藥研發、成果轉化、高層次人才培養等工作,并取得系列成果。構建民族藥標準物質規模制備技術平臺,被全國標準樣品管理委員會批準為“天然產物國家標準樣品定值實驗室”。榮獲中國國際科技合作獎1項、中國政府友誼獎2項,新疆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突出貢獻獎1項,中烏友誼突出貢獻獎2項、自治區外國專家“天山獎”7項。

持續圍繞區域醫藥產業,發揮資源聯合優勢,發揮示范引領效應
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本次認定為“科創中國”國際創新合作類創新基地,在后續建設工作中將重點圍繞區域醫藥產業,發揮創新策源能力,科技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發揮資源聯合優勢,凝練產業共性關鍵技術,對標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迫切需要,開展應用基礎研究、重點產品轉型升級、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科技成果轉化,促進產業鏈上中下游貫通發展,實現一批重大新藥成果在“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落地轉化,突破一批制約醫藥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實現創新鏈驅動產業鏈。形成“典型示范”和“引領效應”。按照“一技術一專人一方案”模式持續推動成果落地轉化,充分利用已有的生物醫藥知識產權運營中心,提高成果轉化效率,在業內成為示范典型,發揮引領效應。實現“發現問題-研究問題-集成應用-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的螺旋式上升科研路徑,促進科研、產業、推廣一體化協同發展。

來源:科創中國
責任編輯:桑格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