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來,巴州科協緊緊圍繞州黨委、人民政府中心工作,認真履行“四服務”工作職責,依托“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建設,扎實在凝聚高端智力資源、柔性引進人才、發揮本土人才作用上下功夫,通過學術交流、產業服務等方式,用好各方人才資源,服務巴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一、引進高端資源,為助力高質量發展夯實人才基礎。
立足服務黨委政府科學決策,積極承辦國際、國內學術研討會,在引進高端人才和智力資源上發力。一是承辦第三屆塔克拉瑪于沙漠論壇暨非洲綠色長城建設技術培訓班。中國工程院院士鄧銘江、聯合國環境署國際生態系統管理伙伴計劃(UNEP-IEMP)張林秀主任、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正高級工程師王永東分別作了主旨報告。來自14個國家的180余位荒漠化防治領域國內科研機構、國際組織和企業代表參加了本次論壇。論壇設“荒漠化過程與防治路徑”和“綠色長城與可持續發展”2個專題報告。14位國外專家學者和15位國內專家,共同探討交流當前國際上最新的荒漠化防治技術成果與成功經驗,為巴州荒漠化防治提供了優質參考方案。二是與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共同舉辦 “科創中國”肥料減施增效發展產學融合會議。23名科研院所和高校專家齊聚巴州,2名院士、2名專家做專題講座,為解決巴州耕地問題“問診把脈”。三是開展“一帶一路 健康中國”華夏院士論壇第372場中國工程科技論壇“華佗工程”院士專家新疆行走進且末縣活動。中國工程院院士韓德民將且末縣人民醫院列為“華佗工程”項目點之一,下沉“華佗工程”優質醫療資源,推動且末縣醫療衛生事業發展。
二、強化學術交流,為服務特色產業發展提供技術路徑
立足服務創新驅動發展,圍繞巴州特色產業發展深化“產學研”體系建設,團結引領科技工作者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為巴州特色產業發展謀篇布局。一是編制巴州富硒產業發展規劃。組織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團隊專家5人,在巴州召開座談會2次,深入各縣市開展調查研究2次;組織中國農業大學、農業農村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新疆地質學會、新疆農業大學等15名專家,開展專家咨詢暨規劃評審會1次;開展土壤、水體等硒含量點位測量1800余個。二是召開“科創中國”石油化工產學研對接需求座談會。組織中國顆粒學會專家2人到巴州石油化工企業調研,為巴州石油化工產業發展提出建設性意見建議。三是召開州直學會和縣市科協工作座談會。19個州直學會、9個縣市科協參加座談會,進一步強化各州級學會自身建設,深入開展學術交流。四是擬于9月10日—12日舉辦巴州“科創中國”棉花可持續發展科技交流暨培訓活動,邀請中國棉花協會專家、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馬峙英,自治區農科院專家李雪源等做主旨報告,同時深入實驗基地、種子創業園開展調研、培訓。
三、深化交流合作,助推各類科技服務團落地巴州
堅持以“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建設為載體,聚焦產業發展需求和全民科學素質提升,持續推進各類“科技服務團”落地巴州;發揮本土科技工作資源優勢,開展特色科普服務工作。一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政府與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借助國家級學會高層次人才智力資源,助推巴州農業產業改造提升。二是與中國地質學會、自治區科協在烏魯木齊召開座談交流會,中國地質學會副理事長、常務副秘書長、國際合作重大項目首席科學家朱立新,自治區科協二級巡視員巴哈爾古麗·庫爾班,新疆地質學會秘書長張冀等13人參加會議。三是與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新疆國欣種業有限公司成功申報2023年“科創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技服務團;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成功申報“科創中國”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所中心廢水無害化與資源化科技服務團。圍繞巴州“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建設,開展科技需求征集、開展專業技術評估、為企業進行技術診斷,組織力量提供產業發展規劃等服務。四是全面推動院士工作站、協同創新中新建設。引入中國棉花協會專家、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馬峙英,成立新疆國欣種業有限公司馬峙英協同創新中心,加強產學研融合,推動巴州棉花產業發展,目前請示已報自治區科協。積極推進新疆通奧檢測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院士工作站,相關申報材料已報自治區科協,目前正在找尋合適的院士與新疆通奧檢測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院士工作站。五是開辦“科普你我他 健康大家談”科普系列醫學科普知識講座。邀請國內、州內醫療專家16人開展義診活動,錄制醫療科普短視頻16部,通過巴州科協抖音號、巴州科協視頻號向廣大群眾推送醫療健康科普知識,不斷提升科普服務水平和社會影響力,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作出新貢獻。1名偏癱2年的病人,按照康復專家的指導進行康復,目前該患者已恢復行動能力,成功擺脫病魔的困擾。
責任編輯:曹琳哲 審核:王婷婷
巴州科協 袁洪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