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在新疆人民會堂舉行新疆科協第九次代表大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書記處第一書記張玉卓視頻致辭,自治區黨委書記馬興瑞出席開幕會并講話。

從“遙遠的地方”到絲綢之路核心區
“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們走過她的帳房,都要回頭留戀地張望……”這首世界范圍內傳唱最廣的華人歌曲之一——《在那遙遠的地方》曲調來源于哈薩克族民歌,而在很多人印象里。新疆就是那“遙遠的地方”。
但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以來,新疆已經從曾經”遙遠的地方“,站在了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前沿。成為絲綢之路核心區。
從地理位置上看,新疆區位通道獨特,與周邊8個國家接壤,位于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巴經濟走廊交匯處,中歐班列連通了國內國際兩個13多億人口的大市場,“連接東西、溝通南北”的交通樞紐優勢十分明顯。
從新疆地處亞歐大陸腹地,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經過長期相融和共生發展,新疆形成了獨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境內眾多少數民族與周邊國家文化相通、語言相似、文化相近,傳統友誼源遠流長,具有得天獨厚對外交流的人文條件。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所長、新疆植物學會理事長張元明說“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的深入推進,中國和新疆在國際科技合作方面的支持和投入不斷加大,在促進國際學術交流、成果產出、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在眾多研究領域,尤其是中亞干旱區資源與生態環境領域,逐步形成了以中國科學家為主導的國際科技合作平臺?!?/p>
將論文寫在新疆這片熱土上
“越是不發達的地方越是需要創新?!?新疆藥學會理事長顧政一強調,“我們想要趕超中西部甚至是內地的發達省份,必須要加大科技創新的力度,來縮小我們和內地發展差距?!?/p>
“新疆有2000多種中藥材和民族藥材,與其他省區相比,具有產量大、品質高的資源優勢;二是民族醫藥文化優勢,三就是中醫藥相關政策優勢?!?顧政一認為醫藥產業就會成為自治區新經濟增長點之一,“藥材是生物醫藥產業鏈的最前端,如果按照國家制定的標準,引導農牧民進行規范化種植,能夠幫助農牧民脫貧致富,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p>
據了解,維吾爾藥和藏藥、蒙藥并稱為中國三大民族藥,其獨特的理論體系已有上千年的歷史。維藥在治療風濕、皮膚病、心血管疾病等疑難雜癥方面有著獨到之處,
今年6月16號,馬興瑞書記在光明日報發表了題為《堅定不移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 以科技創新引領新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署名文章,把科技創新提到了新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前所未有的高度。

張元明分享道:“馬書記的文章為我們科技工作者指明了方向,也是我們今后開展科研工作的根本遵循,我們要將論文寫在新疆這片熱土上,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新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做出新疆科技工作者的應有貢獻?!?/p>
用科技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圍繞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綠色絲路建設國家需求,與帶路沿線國家的科技合作一直以來都是新疆科技事業發展的重要方面。
新疆畜科院院長、研究員鄭文新介紹:“周邊許多國家和我們都面臨著一些共同的挑戰,比如環境保護、氣候變化、人畜共患病防治、草原治蝗滅鼠防火等。這些問題往不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問題,而是區域性、全球化的工作。所以,科技國際合作是解決共性問題和實現共同發展的更好的選擇。我們做為新疆的科技工作者,也希望通過更多科技創新,為共建“一帶一路”建設做貢獻,為促進共同發展繁榮、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貢獻。”
鄭文新認為,作為新疆科技工作者,一要緊貼產業發展、生產實踐的需要,問題導向做好科技工作。二是緊盯未來發展趨勢,統籌好短期、中期和長期的技術創新。農業特別是畜牧業,周期都比較長。一定要有中長期的眼光和格局,要有做好中長期科技發展的的定力??茖W家也要有甘坐冷板凳的執著。三是新疆農業高質量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才問題。應創造出更好的留人用人的機制,并落實好這些機制。四是要有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情懷,主動弘揚和踐行科學家精神,為發展新疆做出更大貢獻。
(蘇若彤)(中國日報新疆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
責任編輯:桑格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