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自治區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張煜一行赴自治區標準化研究院標準化科普教育研學基地(新疆標準館)、自治區計量測試研究院計量科普基地、烏魯木齊氣象衛星地面站、新疆機場歷史陳列館、烏魯木齊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等五個自治區科普教育基地進行調研。
為充分調動和整合社會科普資源,匯聚更多科普力量面向公眾開展科普活動,積極推進科普工作社會化、群眾化、經常化,結合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創建安排,自治區科協于2005年啟動自治區科普教育基地創建認定工作。2022年,自治區科協聯合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自治區教育廳、科技廳等7家單位,共同認定了第一批174家2021-2025年度自治區科普教育基地。此次調研,目的是實地了解第一批自治區科普教育基地建設及科普活動開展情況,交流好經驗好做法,探討進一步加強自治區科普教育基地建設舉措,找準科協組織服務科普教育基地提升科普能力的發力點。

在新疆標準館,調研組一行就如何發揮好標準化科普資源匯聚和傳播集散地優勢推動科研成果轉化為優質科普資源,服務公眾日益增長的科普需求進行了充分交流。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二級巡視員阿扎提·皮熱德吾斯表示,將依托自治區科普教育基地平臺,發揮標準化研究院專家隊伍和科技資源優勢開展標準化科普,推動科普工作相關標準研究及應用。張煜表示,科技資源科普化是中國科協推動實施的一項重點工作,也是《自治區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的“五大工程”之一。加強科技成果宣傳,支持科研院所等科技創新主體利用科技資源開展科普工作,充分發揮科技設施科普功能,提升科技工作者科普能力,是科普教育基地建設的重點所在。今后,自治區科協將著力支持開發特色科普資源、創新科普活動,不斷提升科普服務能力。
在新疆計量歷史文化館,自治區計量測試研究院黨委書記賈廣成向調研組一行介紹了計量測試發展史,并表示,將以計量測試科普基地為載體,面向大眾廣泛普及科普知識、傳播科學思想,為全民科學素質提升貢獻力量。

在新疆機場歷史陳列館,調研組一行聽取了“新疆機場?乘夢起航”系列科普活動介紹,并就企業如何以科普能力建設為主線,堅持公益服務基本定位,依托獨有的科普資源打造特色鮮明、富有成效的系列科普活動,更好履行科普社會責任進行了交流。新疆機場歷史陳列館負責人龐曉娟表示,將進一步借助企業資源優勢發力,共享科普資源,豐富科普內容,創新科普形式,以科普為載體提升企業形象,提高企業公眾知曉度,推動公益科普與企業發展互促共贏。

在烏魯木齊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調研組充分肯定了該中心整合區科協、教育局、工信局等單位力量,統籌區域企業科技資源建立科普教育資源庫,規劃科普研學線路,打造“科創藍”“生態綠”“志愿紅”“果粒橙”特色科學實踐課程品牌計劃,并希望盡快推動計劃落地落實,充分發揮區域高新技術企業富集優勢,廣泛聯系、多方整合,積極創新科普服務模式,打造區域科普資源匯聚共享樞紐,讓更多區域優勢科普資源普惠大眾。
自治區科協科普部有關人員參加調研。
責任編輯:桑格林 審核:王婷婷
科學技術普及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