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焉耆回族自治縣板椒機械化收割現場(攝于9月18日)。

華凌牛業巴州有限公司養殖場(無人機照片,攝于10月25日)。

巴州高標準棉田機械化采收現場(攝于9月12日)。

巴州與浙江省嘉興市的20家企業通過在線形式舉行“科創中國”試點城市云簽約儀式(攝于6月10日)。

第三十六期中國科協全國學會秘書長沙龍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舉辦,圖為與會代表調研巴州石油化工企業(攝于7月27日)。

新疆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研究員李雪源和新疆國欣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帶領技術人員在輪臺縣塔爾拉克鄉國欣農場查看棉花長勢(攝于6月7日)。

輪臺縣杏子產業科技專家服務團在陽霞鎮庫都克村開展白杏蜂機協同授粉(攝于3月22日)。

新疆凱瑞可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奶牛養殖基地(攝于9月29日)。
自2021年5月入選第二批“科創中國”試點城市以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緊抓機遇,讓創新源泉充分涌流,發展動能加快轉換,創新驅動發展迎來新機遇,人才、成果、資金和項目等優質創新資源不斷向這里匯聚。在中國科協、中國科協“科創中國”試點城市新疆掛點組和自治區科協的指導下,巴州認真定方案建機制搭平臺,積極融入“科創中國”平臺建設。2022年10月,巴州推動“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建設經驗得到中國科協領導批示。一年多來,“科創中國”平臺巴州“人才庫”已入駐專家11738名,發布需求409項,發布科技成果2082項,入駐組織407家。
堅持高位推動 賦能形成合力
為使“科創中國”這一國字號試點在巴州大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取得實效,巴州黨委成立“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巴州“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建設2022年度行動計劃,組織召開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聯席會、縣市交流會暨“科技工作者之家”工作交流會、“科創中國”平臺企業座談會,形成試點工作“四級聯動”的工作機制。
在“科創中國”試點城市新疆掛點組的指導下,巴州完成了石油化工、紡織服裝產業需求畫像報告,對精準定位產業需求、依托“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建設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巴州科協與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國紡織工程學會、中國化工學會、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中國農機學會等學會建立密切聯系,為助力石油化工、紡織服裝、農產品深加工等巴州優勢產業領域“柔性引智”,破解技術難題奠定了基礎。
巴州還與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在巴州成立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科技服務工作站,開展科技服務、科技咨詢、科技攻關等工作。這是第一個全國學會與地方政府簽訂的戰略合作協議。
巴州科協與浙江省嘉興市科協簽訂了兩地科協共建共享合作平臺框架協議,巴州10家企業與嘉興市10家企業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成功建立起“科創中國”試點城市東西交流合作的良性機制,在全國率先探索“科創中國”創新樞紐城市和試點城市間的共建共享。
尉犁縣被自治區科協確定為“科創中國@新疆”試點縣,并助力羅布麻全產業鏈發展和畜牧養殖產業的推進。
巴州科協獲中國科協“筑夢·流動十年”宣傳活動優秀單位稱號。
科創匯聚人才 打造聚才引智高地
巴州成立“科創中國”產業專業科技服務團,構建“柔性引智”平臺。聚焦巴州紡織服裝產業發展,與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合作,成立“科創中國”綠色紡織產業科技服務團,深入調研紡織服裝全產業鏈發展,并組織召開羅布麻產業研討會、征集巴州紡織服裝科技成果,全面推進巴州紡織服裝產業發展。聚焦巴州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同驅共進,與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合作,建立“科創中國”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城市與區域綠色發展專業科技服務團,組織專家開展科技需求解析,進行科技服務和指導。
在推動特色林果業提質增效方面,巴州成立了全疆首個縣級科技服務團——輪臺縣杏子產業科技專家服務團,破解輪臺杏子產業發展中病蟲害治理和產業技術難題;在推動畜牧產業發展方面,成立了和靜縣畜牧產業科技專家服務團,與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等深化合作,以科技助力畜牧業高質量發展。河北省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帶領專家深入巴州開展種業援疆全面調研,提出實施種業援疆方案和建議。自治區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組織專家到巴州開展科技咨詢、科技培訓、科技服務并舉辦了“雙創”培訓班;在科普服務活動常態長效推進方面,成立了“自治區—巴州科普大篷車聯盟”,由自治區主要高校、醫院及科研院所的專家組成“科普大篷車聯盟”常駐專家;在科技人才培訓方面,舉辦了“科創中國”產業領域專業技術人才培訓,遴選65名科技人才赴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培訓,促進創新人才能力素質提升,反哺產業發展。
巴州強化政策支持,引進優秀科技工作者,健全零成本進州、拎包式入住等優惠政策,吸引更多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到巴州工作。開展巴州河北兩地技術、人才合作交流,不斷完善河北院士專家庫。開展清華大學研究生社會實踐項目,引進22名清華博士生到巴州服務。建成“眾心向黨自立自強——黨領導下的科學家”主題展廳,面向社會各界開放,成為巴州弘揚科學家精神的陣地。發布向科技工作者致敬的原創歌曲《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制作發布“創新爭先自立自強”優秀科技工作者宣傳視頻,在全社會營造起向科技工作者學習和致敬的熱烈氛圍。
巴州團結凝聚“土專家”“田秀才”,為鄉村人才振興注入科創力量。實施千名農業科技人才服務鄉村振興行動,組成9個農業科技服務團,由100名州級農業科技專家包聯100個鄉鎮,遴選1000名農業科技人才包村,構建起農業技術推廣機構、高校和科研院所、新型經營主體等科技服務力量為依托的多元互補、高效協同的農業科技人才服務體系。遴選100名種植、養殖、特色林果等行業領域“土專家”“田秀才”進行專門培訓,舉辦首期畜牧養殖鄉土人才培訓,47人接受培訓。
科技成果轉化搭建 平臺破解難題
為產業插上創新翅膀,這是廣大科技工作者的責任所系,也是“科創中國”的要義所在。巴州民營企業新疆凱瑞可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入選2021“科創中國”新銳企業榜,該公司負責人于瑞紅說:“我們通過‘科創中國’平臺與國內乳品行業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開發乳品新產品技術,延伸產業鏈。通過產學研聯合等形式,建立了奶業全產業鏈產業模式。”
新疆國欣種業科技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棉花種子繁育,并投資3.36億元建設巴州種業創新園項目。今年2月19日,巴州種業創新園項目研討會在庫爾勒舉行。與會的中國科協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新疆國欣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盧懷玉在發言中說:“我們將利用與中國農業大學、河北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新疆農科院的合作優勢,構建完整的技術創新體系、良種繁育體系、種子加工體系、質量監控體系、營銷推廣體系,通過本項目,提高當地種子生產、加工和檢驗等方面的能力,打造農業科技援疆平臺,引領、促進巴州乃至全疆種業的發展。”巴州強化棉花種源保護和開發,種質資源庫內共保存各類棉花種質資源2000余份,為新疆乃至全國的棉花育種、教學和棉花生產作出積極貢獻。
巴州積極開展農業機械化技術創新。焉耆回族自治縣的梁佳和他參與的研發項目“膜上自動移栽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及應用”獲得自治區科技進步獎二等獎。通過多年實驗,他研發的自動移栽機不僅降低農戶生產成本,提高農作物抗倒伏能力,還實現了農作物豐產、農戶增收。“現在使用的自動移栽機是第七代了,按國家標準,自動移栽機每分鐘栽90株苗,我研發的自動移栽機每分鐘能栽160株苗。”梁佳向前來觀摩的種植戶自豪地說。
11月12日,在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開幕式上,來自巴州的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油氣工程研究院院長劉洪濤獲得第十七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特別獎,成為該項獎勵設立以來新疆首個獲此殊榮的科研人員。他牽頭組建了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首個“跨學科、跨專業”國家示范性創新工作室,帶領團隊創新完善了深地油氣工程技術體系,創新提出三個理念,攻關形成三項核心技術,實現了超深復雜井由“打不成”到“打得成、鉆得快、建得好、獲高產”的整體跨越,為塔里木油氣田建設和巴州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
11月25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學技術部、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2年中國創新方法大賽全國總決賽圓滿落幕,巴州2個項目躋身總決賽并獲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盧智慧、趙路、陶蕾宇團隊的“實現超深碳酸鹽巖油藏縫洞特征解釋”項目在全國創新大賽中獲得二等獎,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的“超深超高壓垢堵氣井提產穩產關鍵技術創新及規模化應用”項目獲得優勝獎。
圍繞尉犁縣羅布麻脫膠技術,以自治區藥物研究所、新疆大學為主構建了攻關團隊,成功研發羅布麻脫膠技術工藝,目前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提高了尉犁縣羅布麻產業核心競爭力。
科創凝聚賦能 助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巴州多次舉辦“科創中國”技術路演和科技交流會。針對新疆特殊氣候條件、種植模式和土壤結構,進行微生物益生菌的推廣示范,舉辦“科創中國”技術路演——微生物益生菌(巴州)專場活動。為破解輪臺縣白杏產業發展的病蟲害治理、產品深加工和現代化農業發展模式的關鍵問題,舉辦專場活動,并召開制約輪臺白杏產業發展的關鍵問題科技交流會。為助力巴州畜牧產業高質量發展,深化產學研融合創新,積極構建現代研制、疫病防控、產業鏈建設三大體系,舉辦“科創中國”技術路演——肉牛養殖技術(巴州)專場和科技交流會,同步舉辦巴州畜牧養殖專業技術培訓班,全州1100余名畜牧專業技術人員參加培訓。
展望未來,在“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建設進程中,巴州將抓住機遇,持續深化與中國科協及全國學會的對接工作,打造全國、全區示范“樣板間”,將繼續聚焦行業、企業需求,匯聚更多高端資源精準服務,實現科技創新供給與產業發展需求的有效對接,助推巴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爭創“科創中國”創新樞紐城市。
文/沈一杰 圖/巴州科學技術協會提供
來源:新疆日報
責任編輯:桑格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