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2月5日是“世界土壤日”。在第十個“世界土壤日”來臨之際,新疆土壤與肥料學會聯合兵團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新疆農科學會聯合體、新疆心連心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新疆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新疆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青年創新促進會小組等單位,于12月4-6日,在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新疆自然博物館、新疆心連心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新疆農業大學多地同時開展研究生論壇、新疆土壤與肥料學會學術年會和第十個“世界土壤日”科普宣傳系列活動。
在研究生論壇和新疆土壤與肥料學會學術年會上,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黨委副書記吉力力·阿不都外力、新疆心連心能源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朱海祥分別致開幕辭,新疆土壤與肥料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田長彥研究員主持開幕式。
吉力力·阿不都外力在致辭中指出,土壤和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95%以上的食物都源自這兩種基本資源。然而,如今地球土壤、土地和水資源狀況不容樂觀,這可能會引發環境災害,加劇資源競爭。此次活動旨在宣傳健康土壤的重要性,倡導土壤資源的可持續管理。新疆生地所60年來圍繞干旱區資源利用及荒漠化防治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豐碩成果。希望新疆土壤與肥料學會一如既往積極發揮人才技術優勢,凝聚學科力量,不斷創新干旱區鹽堿地治理理論體系,突破制約性關鍵技術,助力新疆高質量發展。
朱海祥在發言中表示,作為中國高效肥倡導者企業,也是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積極踐行者,新疆心連心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將積極響應國家“雙碳”政策和“鄉村振興”發展戰略,致力于聯合各科研院所和大學,在提升作物品質、促進作物增產,降低農業面源污染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保護和改良土壤結構方面,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入力度,繼續圍繞耕地保育、鹽堿地改良利用等方面開展相關工作,助力中國農業綠色化轉型、糧食豐產優產,促進中國農業高質量發展。

在研究生論壇專場,來自中國科學院新疆生地所、新疆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新疆大學、新疆農業大學、新疆師范大學、石河子大學、伊犁師范大學、塔里木大學等9所科研院校的40名研究生代表,分別圍繞土壤改良、耕地保育、養分管理等主題,分享了其在干旱區生物排鹽技術、棉田節水利用、土壤污染修復、肥料利用管理等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對各自研究成果做了精彩闡述和細致交流。經評委評選,最終評出一等獎3人,二等獎5人,三等獎10人,優秀獎數名。新疆土壤與肥料學會秘書長買文選指出,“研究生作為未來科技力量的一支主力軍,讓他們趁早感知我們國家對土壤和水,包括土壤保護等方面的需求,互相交流是非常重要和有意義的事情,必將促進土壤和水資源保護利用開發等方面技術的升級。”

在學術論壇專場,論壇特邀了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所彭新華研究員、西安理工大學王全九教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資源環境學院王朝輝教授,分別作《淮北平原砂姜黑土結構障礙消減的原理與技術》《西北灌區農業高效用水與生態服務功能提升戰略研究》《我國麥田土壤的中微量元素營養與科學施肥》的學術報告。來自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石河子大學、新疆大學、新疆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新疆農業大學、塔里木大學等6家單位的17名科研工作者,圍繞土壤水鹽調控滴灌關鍵技術、鹽堿地脫鹽、高效施肥與雨水利用、植被恢復、生態修復等方面做了精彩的學術交流匯報。

田長彥研究員在總結講話中對此次研究生論壇和學術匯報及科普宣傳活動進行肯定和贊揚,并著重強調了學術交流在研究中的重要性。他指出,研究生在踏踏實實做研究的同時,更要培養多元化的思路,敢于提出質疑,不斷拓寬自己的學術視野,在注重應用研究的同時更要深入探索科學的過程和基質,加大對科學本質性的探究,以取得更大的進步。希望新疆土壤科學工作者充分利用好學會的人才和智力優勢,發揮智庫作用,圍繞新疆發展需求開展科學研究。希望通過開展此次“世界土壤日”研究生論壇、學術交流和科普宣傳活動,推動有關土壤和水等方面最新研究進展的相互交流,幫助研究生增加學術知識,提升學術能力。新疆土壤與肥料學會也將積極為新疆土壤與肥料科研人員搭建良好的發展平臺,推進新疆土壤和水資源保護利用的深入研究,以期進一步促進新疆土壤和水資源保護開發利用的技術進步,為新疆的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貢獻應有的力量。
會后,學術交流人員參觀了新疆心連心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文化展廳、智能溫室和鄭繼亮創新工作室。
同期,新疆農業大學和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新疆自然博物館舉辦了“土壤與水:生命之源”的科普宣傳和圖片展活動。
今年的“世界土壤日”主題為“土壤和水:生命之源”。來自疆內外各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21家近400名學生和科技人員通過線上線下云端相連,共享土壤科學的盛宴。
責任編輯:桑格林 審核:王婷婷
新疆土壤肥料學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