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產業振興 創新發展”院士論壇簽約現場。(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記者陳巖攝)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堅定創新自信,緊抓創新機遇,勇攀科技高峰,破解發展難題,自覺肩負起光榮歷史使命,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如何把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推動新疆產業發展的動力?7月18日,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產業振興創新發展”院士論壇圓桌對話上,與會嘉賓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題,積極建言獻策。
圍繞重點產業不斷實現技術突破
香港科學技術大學(廣州)人工智能學域主任、中國教育部長江講座教授熊輝:新疆有很多重點產業,比如石油化工、新能源、特高壓等,國家正在大力推動的“東數西算”工程,對于位于西部地區的新疆,是一次全新的發展機遇。
如何通過創新來促進一個產業高質量發展?新疆應該圍繞重點產業這個核心,實現技術的不斷突破,促進重點產業、重點行業的發展,從而帶動新疆經濟快速發展。
如今,人工智能正推動新疆各個行業進一步轉型升級、優化供給。如何讓人工智能技術在醫學、交通、智慧城市等方面更好落地,這就需要復合型人才,理論知識和技術操作都要具備。在復合型人才培養方面,除需要系統學習外,還要注重實操,而且保持終身學習的態度。
“雙路徑”推動科技創新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深圳市發展經濟研究會理事長、廣東省政協委員曲建:經濟發展需要雙動力模型,第一個動力來自于勞動力的強投入,第二個動力來自于固定資產的資金強投入。這兩個強投入推動了沿海地區的飛速崛起。新疆可以參考借鑒其發展路徑。
至于新疆科技創新之路到底如何走?答案是“雙路徑”。既要加強科技基礎研究,同時還要從產業化終端去尋找科技創新的方向、科技創新的能力以及科技創新的需求,同時,帶動產業園區的升級轉型,推動科技向上游發展,實現新疆經濟高質量發展。
把科技創新做實做細
自治區科技廳黨組副書記、廳長凱賽爾·阿不都克熱木:科技創新為產業賦能,需要把方方面面的工作做實做細。
在增強科技支撐引領產業發展能力方面,要針對重點產業發展技術瓶頸,推動創新鏈產業鏈的深度融合。抓好重點產業關鍵核心技術部門,發揮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主力軍作用,推進科教融合、產教融合。
在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方面,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中的主體作用。
在加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方面,探索科技成果跨區域專業合作模式,立足新疆市場和產業需求,打通技術專業和成果轉化的市場通道,促進跨區域技術人才高效合理流動。
在建立構建科技開放合作格局方面,爭取東部創新資源向新疆聚集,共建高水平創新平臺,引導新疆企業、高校、科研機構走出去和把人才請進來,有效提升人才、信息技術、資本等各類創新要素資源的配置效率。
此外,還要持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三方面推進工業和信息化高質量發展
自治區工信廳黨組書記、副廳長張儉: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創新驅動支撐。下一步,我們將以創新驅動為引領,加快推進新疆工業和信息化高質量發展,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一是加強產業核心技術攻關,培育工業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圍繞國家和自治區重大戰略需求,聚焦解決新疆工業發展的技術問題,部署實施一批涉及石油石化、煤炭、煤化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方面的重大技術攻關項目,不斷提升新疆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
二是發揮骨干企業創新引領作用,加快企業創新體系建設,依托絲綢之路經濟帶創新驅動發展試驗區、烏昌石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加快構建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培育壯大一批企業技術中心、公共服務平臺等,對產業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三是加強特色優勢產業技術創新,推動工業強基增效和轉型升級。聚焦新疆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實施延鏈、補鏈、強鏈專項行動,推行實施產業鏈鏈長制,加快推進優勢產業技術創新步伐,促進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和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