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新疆地理學會2022年學術年會在線召開。自治區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李鳴,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副所長張道遠,新疆地理學會理事長雷加強出席論壇并分別致辭。年會開幕式由新疆地理學會副理事長吉力力·阿不都外力主持。
本次年會以“干旱區生態安全與新疆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在自治區科協和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指導下,由新疆地理學會主辦,新疆師范大學地理科學與旅游學院、新疆大學地理與遙感科學學院、中國氣象局烏魯木齊沙漠氣象研究所、石河子大學理學院、新疆師范大學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發展研究中心協辦。

李鳴在致辭中指出,希望新疆地理學會繼續發揮優良傳統,進一步凝聚學科力量,不斷創新理論和方法,用地理智慧為區域發展難題展現新擔當和新作為,為新疆高質量發展提供新思路和新視角,為國家西部干旱區生態安全與地理教育科研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張道遠在致辭中表示,本次會議遵循“堅持綠色發展理念,高質量建設美麗新疆”的目標,進一步探討“干旱區地理科學”相互作用規律,進一步深化綠色發展理念下的“生態安全”之路,進一步探究“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自然解決方案,從而更好地建設新時代大美新疆,服務于全球干旱區生態安全與高質量發展。
雷加強在講話中表示,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走實地理學之路,就是要細細研讀和深刻理解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認識和理解地理學的本質,用好地理學這個武器;全球變化與可持續發展,需要地理學做足功課、交出答卷;綠色雙碳發展,地理學需要擼起袖子做事情、作貢獻。
會議圍繞“干旱區環境演變與資源環境效應、干旱區水循環與水安全、荒漠化過程與生態安全、生態文明與地理教育、干旱區人地關系與可持續發展”相關議題展開交流研討。邀請了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陳亞寧、新疆文博院副院長兼新疆博物館館長于志勇、鄭州大學水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左其亭教授和新疆氣象局何清研究員分別作題為“西北干旱區的‘暖濕化’問題討論”“樓蘭歷史地理研究的回顧與思考”“區域水平衡理論與新疆水戰略研究展望”“新疆大氣本底站(阿克達拉本底站)研究進展”的特邀報告。
年會除主題報告外,還設置了入選“自治區青年人才托舉工程”的被托舉人專題、風沙專題及研究生三個專題報告,共有24位學者圍繞相關議題在線交流。年會的召開,在探討研究取得的新成果、新認識,為新疆維護生態安全,融入新發展格局,高質量打造戰略支點具有特殊重要意義。
王江永等13位青年分別獲得青年優秀報告獎一、二、三等獎。
來自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新疆大學、新疆師范大學、石河子大學、塔里木大學、新疆農業大學、新疆伊犁師范大學、烏魯木齊市教研中心等單位的近300位學者在線參加會議。
責任編輯:桑格林 審核:趙衛軍
新疆地理學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