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讓自治區人大代表、拜城縣大橋鄉闊納烏堂村黨支部書記艾尼瓦爾·努爾驕傲的是,原本村里并不掙錢的核桃樹搖身一變,成為了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的“搖錢樹”。不僅如此,村里還積極優化農業生產結構,立足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帶動村民持續增收。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培育壯大優勢產業,加快構建具有新疆特色、惠及各族群眾、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這讓我們的干勁更足了。”1月24日,艾尼瓦爾·努爾笑著說。
在闊納烏堂村,核桃種植一直是當地的傳統產業。一直以來,村民們很喜歡在核桃樹下套種小麥,這樣就可以同時有兩份收入,但效果并不理想。“以前,村民缺乏科學管護核桃樹的意識,影響了核桃產量和品質。”艾尼瓦爾·努爾說。
闊納烏堂村多次邀請林果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為村民講解核桃種植管理技術要領,手把手教村民剪枝嫁接,傳授施肥方法,防治病蟲害,提高村民科學種植和管理核桃樹的水平。“以前地里套種的是小麥,現在都換成了油菜,但種油菜并不是為了收獲,而是做肥料。”艾尼瓦爾·努爾解釋,成熟后的油菜不收獲,直接翻到地里,這樣可以提高土壤有機質,節約肥料成本,提高核桃品質和產量。

除此之外,為了減少化肥用量,改善土壤肥力,闊納烏堂村還嘗試用麥草、農家肥等原料積造有機肥。“這兩年,全村種植核桃化肥使用量減少了一半,不僅幫助村民節約了種植成本,核桃產量也提高了不少。”艾尼瓦爾·努爾說。
說起核桃管護,村民吐尼亞孜·吐爾地頭頭是道。這兩年,通過科學管護,他家14畝核桃樹真正成了“搖錢樹”,他也從“門外漢”變成“土專家”。“以前種植核桃樹,我不懂如何管護,就是除草澆水,結果核桃樹的產量不高,品質也不好。近幾年,在專家的指導下,我注重科學管護。2021年,10畝核桃樹收入達4萬多元,真是后悔沒有早點掌握這些技術。”吐尼亞孜·吐爾地說。
由于闊納烏堂村的核桃品質好,每年收購商都搶著收。“如今,到我們村買核桃,可是要打電話提前預訂的哦。”當記者問起核桃的銷路時,艾尼瓦爾·努爾笑著說。除了核桃種植,闊納烏堂村還積極優化農業生產結構,探索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大力發展訂單種植,讓村民種地無后顧之憂。
談起今后的計劃,艾尼瓦爾·努爾信心滿滿地說:“下一步,我們要擴大核桃種植規模,提升管理技術,促進核桃產業提質增效。還計劃通過延伸產業鏈的方式,提高村民收入,將小訂單整合成大訂單,帶動村民持續增收。”
責任編輯:桑格林
拜城縣科協 方泰寬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