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堅決貫徹落實州黨委關于科技創新服務發展和“三個一百”建設總體部署要求,輪臺縣科學技術協會(以下簡稱輪臺縣科協)牽頭,在各鄉鎮建設鄉村科普館,并充分發揮其在“科技之冬”科普宣傳活動中主陣地作用,為全面開展2021年冬至2022年春的“科技之冬”活動打下了基礎。
一是均衡鄉村科普館配比。2021年,輪臺縣加大科普經費投入力度,經科學選址反復論證,全縣10個鄉鎮共建設12家鄉村科普館,做到鄉村科普館覆蓋率達到84%,讓“冬閑”在家的農牧民不出家門就有學習的機會,讓科學在農牧民家門口“動起來”,讓“科技之冬”活動更加“火起來”。
二是細化工作任務,強化責任落實。嚴格按照“誰舉辦、誰負責”原則,制定下發《輪臺縣鄉村科普館開展“科技之冬”活動方案》《輪臺縣鄉村科普館運行實施方案》,明確分工責任到人,從科普館運行原則、運行范圍、聯動機制、開放時間、相關責任等作出明確要求,確保了科普館開放時間和“科技之冬”培訓活動的順利開展。每個科普館有1-2名專職講解員,每周開放不少于5天,每周開展大型主題科普活動不少于1次,確保活動有序推進。
三是加強合作,確保培訓如期推進。聯合全縣20多個全民科學素質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開展生態環境、青少年科技教育、科技資源、鄉村振興、農牧業等各種主題科普宣傳活動;邀請專業技術人才,圍繞輪臺小白杏、棉花、特色林果業、畜牧業等30多個職業技能培訓項目,在全縣10個鄉鎮12家鄉村科普館開展為期4個月的“科技之冬”培訓活動,目前已輻射帶動全縣60多個行政村1.5萬多農民,脫產培訓共計6期8000余人次,讓科普館成為鄉村人才培養的基地。
四是充分發揮科普資源作用。發動科研機構科技工作者、科研項目承擔團隊、農村科普帶頭人、技能能手、“土專家”等,將相關的科技項目成果進行科普化展示,推動科技資源科普化,在廣大農村大力傳播高質量的科普信息資源,普及農業科技知識,大大提升了農民科學素質,為科技助力鄉村振興提供了智力支持。“科技之冬”培訓活動啟動以來,開展農牧民技能展示30余場次,受益群眾達到1000余人次。
下一步,輪臺縣將著重突出科普館在“科技之冬”培訓中教育群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凝聚群眾的功能作用,將科普館打造成為弘揚科學創新精神、傳播科學思想、提高農民科學素質和生活質量、助力鄉村振興和文化潤疆的重要載體。
責任編輯:曹琳哲
輪臺縣科協 阿依古麗·熱木圖拉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