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協發〔2022〕36號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科協,各地、州、市科協,自治區各學會(協會、研究會),機關各部門、各事業單位:
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之年。自治區科協科普工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和 《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以下簡稱《綱要》),緊緊圍繞自治區黨委決策部署,以落實《自治區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實施方案(2021-2025年)》為主線,凝聚科普工作合力,打造精品科普活動和科學傳播品牌,服務全民科學素質提升,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凝聚打造科普升級版的工作合力
(一)形成《綱要》實施工作合力
1.創新《綱要》實施機制。堅持“政府推動、全民參與、提升素質、促進和諧”的方針,完善落實科學素質建設協調機制,召開《綱要》實施工作聯席會議,加強與《綱要》實施35家牽頭單位和責任單位的協作,凝聚各方力量參與科普。
責任單位:自治區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自治區科普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等部門(單位)
時間安排:貫穿全年
2.深化與自治區相關單位重點合作項目。聯合自治區黨委宣傳部、教育廳、工業和信息化廳等單位共同開展2021-2025年自治區科普教育基地認定工作。加強與自治區教育廳合作,利用科普資源助推“雙減”工作落地。與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農業農村廳、衛生健康委等單位共同開展2022年自治區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
責任單位:科普部、科普活動中心、科技館、農村專業技術服務中心等相關部門(單位)
時間安排:2022年上半年完成首批自治區科普教育基地認定工作,其余工作貫穿全年
3.完善各地州市《綱要》落實機制。各地州市將《綱要》有關任務納入本地區總體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納入目標管理考核,指導各地州市科協統籌協調《綱要》實施工作,完善工作機制,會同各相關部門全面推進本地區科學素質建設。協同科協“一體兩翼”聯動和資源力量匯聚,構建基層科普組織動員體系,提升基層科普工作能力。
責任單位:各地州市科協、科普部及相關部門(單位)
時間安排:2022年上半年完成
4.聯合兵團科協共同舉辦2022年自治區全民科學素質網絡知識競賽,以青少年、農牧民、產業工人、老年人、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群體為對象,通過開展網絡知識競賽,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營造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濃厚社會氛圍,扎實推進全民科學素質提升。
責任單位:科普部及相關部門(單位)、各地州市科協
時間安排:2022年4月啟動競賽,11月總結收尾
5.配合中國科協開展第十二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并開展科學素質調研和基層科普行動計劃經費使用情況督查,摸清各地州市全民科學素質建設推進情況及效果。
責任單位:科普部及相關部門(單位)、各地州市科協
時間安排:根據中國科協調查時間安排,年內完成
(二)形成“科普+人民團體”工作合力
6.聯合自治區總工會推動自治區學會專家與勞模創新工作室結對子,服務產業發展和產業工人科學素質提升。
責任單位:學會學術部及相關部門(單位)
時間安排:貫穿全年
7.聯合自治區團委加大青少年科普活動力度,整合力量擴大青少年品牌活動覆蓋面和影響力。
責任單位:科普活動中心及相關部門(單位)
時間安排:貫穿全年
8.聯合自治區婦聯開展婦女兒童權益保障相關內容科普,讓科普服務維護婦女兒童權益。
責任單位:科協婦委會及相關部門(單位)
時間安排:貫穿全年
(三)形成自治區科協內部科普工作合力
自治區科協內部形成“科普部+科普活動中心+農村專業技術服務中心+科學技術服務中心+老干處、老科協+科協黨校”的科普工作合力。
9.提升青少年群體科學素質。抓住研學和“雙減”政策機遇,創新科普手段,一是完成“新疆青少年科學俱樂部”升級改造,建成新疆拔尖青少年培訓基地、新疆科技輔導員培訓基地、青少年科學興趣培養基地;二是開展自治區青少年科技節、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科學家天山南北校園行、科技館活動進校園、科學探索營、前沿科技夏(冬)令營、青少年科技實踐等主題科普活動;三是開展自治區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機器人競賽、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賽、青少年人工智能和創意編程大賽等;四是開發精品科普課程,優先保障學校開展課后服務需要。辦好“名師空中課堂”“云上科學課堂”“云科創”等線上教育平臺;五是建立新疆科普教育專家資源庫,持續開展好科普進校園等活動;六是開展自治區“英才培養計劃”試點工作,建立高校與中學聯合發現和培養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的有效模式;七是建立完善國家、自治區級和基層三級科技輔導員培訓體系建設,每年培訓科技輔導員不少于1000名;八是設置專門課題,開展科學素質類校外培訓機構設置管理研究,為自治區黨委政府規范校外培訓建言獻策;九是協調教育部門充分保障中小學校科技輔導員待遇,開展自治區科技輔導員專業水平認定工作;十是加強協同體系建設,定期評選推介科普類課后服務典型案例和精品課程資源,營造良好教育生態。
責任單位:科普活動中心及相關部門(單位)
時間安排:按照科普活動中心制定方案時間節點推進
10.提升農牧民群體科學素質。一是開展各類農牧民實用技術培訓;二是創建20家中國農技協科技小院;三是聯合各級科協及相關單位開展10次以上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科技志愿服務助力鄉村振興活動;四是編譯完成《科普大篷車》電視欄目維吾爾語、哈薩克語2種語言104期科普視頻;五是開展“科普大篷車基層科普行動——疫情防控應急科普服務”活動;六是在民豐縣安迪爾鄉繁榮村和阜康市九運街鎮五運中心村兩個“幫扶點”,開展“安迪爾河”甜瓜品種改良和提質增效、豬雞養殖和苗木花卉產業發展技術服務;七是組織開展農業信息化服務、草種業種植、肉(奶)牛科學養殖、葡萄新品種栽培技術應用科普示范等工作。
責任單位:農村專業技術服務中心及相關部門(單位)
時間安排:按照農村專業技術服務中心制定方案時間節點推進
11.提升產業工人群體科學素質。一是舉辦新疆創新方法大賽,培養一批掌握創新方法的工程師,培育企業創新文化;二是組織開展專家精準服務企業活動10次以上,幫助企業解決技術難題;三是開展知識產權保護服務行動,促進企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加強企業一線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理念,提升企業品牌核心競爭力;四是舉辦自治區企業“創新達人”宣講活動;五是舉辦自治區“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培訓班,邀請自治區相關專家學者,在吐魯番、昌吉、阿勒泰、巴州等地舉辦“雙創”培訓班,營造良好創新創業氛圍。
責任單位:科學技術服務中心及相關部門(單位)
時間安排:按照科學技術服務中心制定方案時間節點推進
12.提升老年人群體科學素質。一是圍繞老年人信息素養和健康素養提升,利用相關科普音視頻資源,組織開展“線上+線下”科普宣傳活動;二是結合“科學大講堂”活動,開展老年人智能手機應用知識講座;三是辦好老年科技大學,第一學期時間為4月至7月,第二學期時間為8月至11月,在自治區老干部活動中心設立老年科技大學培訓班;四是推進各級老科協組織建設,匯聚更多力量為老年人科學素質提升服務。
責任單位:老干處、老科協及自治區通信管理局等部門(單位)
時間安排:按照老干處、老科協制定方案時間節點推進
13.提升領導干部和公務員群體科學素質。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傳承紅色基因和樹立科技創新思維為重點,面向科技工作者和科協系統干部開展10場專題培訓;二是推動把科學素質課程納入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培訓課程體系;三是推動把“科普中國”優質資源納入新疆干部在線學習平臺。四是開通運營“新疆科協”學習強國號。
責任單位:科協黨校、調研宣傳部等相關部門(單位)
時間安排:貫穿全年
14.編印“五大人群”科學素質讀本。
責任單位:科普部、科普活動中心、農村專業技術服務中心、科學技術服務中心、老干處、老科協、科協黨校、科普雜志社
時間安排:2022年上半年完成
(四)形成科技文化場館聯合體工作合力
15.推動全疆“科技館聯合體”陣地建設。探索“科技館+”運行模式,打造“新疆科技館+地縣科技館”聯合體、“新疆科技館+文博類場館”聯合體、“新疆科技館+科普教育基地”聯合體、“新疆科技館+企業+科研院所+高校”聯合體、“新疆科技館+鄉村、社區科普館”聯合體。
責任單位:科技館及相關部門(單位)、相關地州市科技館及縣(市、區)科技館
時間安排:貫穿全年
16.搭建全疆科技文化資源共建共享平臺、科技文化活動交流平臺和科技文化場館人才交流培訓平臺,推出跨界融合的科技文化資源和公共服務產品,促進全疆各級科技文化場館服務能力提升。推進科技資源科普化,支持和指導自治區學會聯動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等利用科技資源開展科普活動。
責任單位:科技館、學會學術部、科普部、科學技術服務中心、農村專業技術服務中心等相關部門(單位)
時間安排:貫穿全年
17.繼續實施中國流動科技館區域換展項目,促進全疆館際展教資源共建共享。推動科技館數字化轉型,推進新疆科技館數字科技展廳改造項目,建設集弘揚科學和科學家精神,展示院士史料和科協發展史為一體的數字科技展區。
責任單位:科技館及相關部門(單位)
時間安排:貫穿全年
二、打造精品科普活動
18.開展“科學家精神耀天山”活動。一是開展“科學家精神巡展”活動,以中國科協“科學家精神展”資源及新疆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為基礎,依托流動科技館、科普大篷車、農村中學科技館、縣域科技館和鄉村科普館等展教資源,舉辦科學家精神全疆巡展;二是開展新疆“最美科技工作者”學習宣傳活動;三是在《今日新疆》雜志開設科技工作者宣傳專欄;四是依托科技傳播研究院講好科學家故事;五是開展“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報告會;六是開展科學家精神主題研學活動;七是以《天山論道》欄目為載體弘揚科學家精神;八是開展百館千場萬人科學家精神宣講活動。
責任單位:調研宣傳部及相關部門(單位)
時間安排:貫穿全年
19.組織開展自治區學會主題活動,目前自治區科協所屬學會涉及主題活動日為79個,鼓勵各自治區學會結合活動主題到學校、社區等基層一線開展科普宣傳活動。
責任單位:學會學術部及相關部門(單位)、各自治區學會(協會、研究會)
時間安排:按照主題活動日時間節點推進
20.組織開展“全國科技活動周”新疆系列活動、“全國科普日”新疆系列科普活動,承辦“中國承諾 大國擔當——‘30·60’碳達峰碳中和”專題展覽。
責任單位:科普部、調研宣傳部、學會學術部、科技館及相關部門(單位)
時間安排:按照相關活動時間節點推進
21.組織開展“百會萬人下基層”、“科技之冬”、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等系列活動,開展200場“新疆科學大講堂”活動,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責任單位:學會學術部、科普部、科技館、科學技術服務中心、農村專業技術服務中心、老科協及相關部門(單位)
時間安排:貫穿全年
22.組織新疆師范大學、新疆社科院等專家開展科普工作課題研究,開展專題培訓不少于1000人次。
責任單位:科普部、調研宣傳部、老科協及相關部門(單位)
時間安排:2022年11月底前完成
23.在克拉瑪依市組織開展利用科普資源助力“雙減”活動,探索推廣“科普場館+”助推“雙減”新模式。推廣巴州鄉村科普館建設成功經驗,在全疆因地制宜分批建設鄉村科普館,打通基層科普“最后一公里”。
責任單位:科普活動中心、科普部、科技館、農村專業技術服務中心及相關部門(單位)
時間安排:按照相關活動時間節點推進
24.做好全國科普示范縣(市、區)創建工作,深入推進“基層科普行動計劃”、“南疆基層科普行動”,持續開展科普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五進”活動。
責任單位:科普部、學會學術部、科技館、科普活動中心、農村專業技術服務中心及相關部門(單位)、各地州市科協
時間安排:貫穿全年
三、打造科學傳播品牌
25.建設“天山科技云”信息服務平臺,集全疆科技成果、科普資源、科技人才、學術研究等資源于一體,為廣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一站式服務,擴大科技成果傳播范圍和影響力。
責任單位:信息中心、調研宣傳部、學會學術部、科學技術服務中心及相關部門(單位)
時間安排:貫穿全年
26.完善新疆科協專家咨詢委員會智庫,繼續從自治區學會、高校、企業一線科技工作者中遴選專家學者,向中國科協推薦申報科普中國專家,組織專家開展科普創作的選題、策劃、制作、審核,聚焦社會熱點和公眾需求,著力打造《知嗎?開門》等科普解讀類欄目。
責任單位:調研宣傳部、信息中心、學會學術部、科普部、科學技術服務中心、農村專業技術服務中心、科普作家協會及相關部門(單位)
時間安排:貫穿全年
27.拓展科學傳播渠道,建立科普資源共建共享平臺,推動科普資源融入黨員遠程教育網、校園班班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科普基地、數字電視終端等。加強科協系統微信、抖音等新媒體建設,提升用戶活躍度和在各大網絡媒體的傳播力。
責任單位:調研宣傳部、信息中心、組織人事部、科技館、科普活動中心、農村專業技術服務中心及相關部門(單位)、相關地州市科協及縣(市、區)科協
時間安排:貫穿全年
28.辦好《知識-力量》《科學與生活》雜志,提升數字化水平。打造“科普雜志+24個學會期刊+主流媒體報刊雜志”的全方位科普傳播矩陣。打造“科學+文藝”的科普資源開發及傳播品牌,舉辦“科學+文藝”系列活動。
責任單位:調研宣傳部、信息中心、學會學術部、科普雜志社、科普作家協會及相關部門(單位)
時間安排:貫穿全年
29.與人民日報新疆分社共建科技傳播研究中心。構建全面、深入、立體的科技傳播體系,講好新疆科學家故事和科技事業發展故事,提升科技傳播影響力,助力文化潤疆工程。
責任單位:調研宣傳部、信息中心及相關部門(單位)
時間安排:貫穿全年
四、工作要求
請各部門、單位結合實際,細化工作任務、明確責任分工,加強聯合協作,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細落實。
自治區科協
2022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