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在自治州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下,博州科協聯合州婦聯、教育局等全民科學素質綱要責任單位,在全州廣泛開展“科普母親”培訓,推動公民科學素質整體提升,奠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家庭基礎。截止目前,已舉辦“科普母親”培訓15場次,培訓“科普母親”1797余人,輻射帶動家庭超100個,成功構建起家庭科普教育新模式。
領導重視、高位推動。年初,自治州黨委分管領導專門聽取匯報,將“科普母親”培訓納入公民科學素質提升重點工程,計劃三年培育“科普母親”4500名,統籌協調資源配置與活動推進。自治州科協建立工作聯系協調機制,制定“科普母親行”推進計劃與階段性目標,全州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組建涵蓋各領域的科普專家庫,為科普母親提供專業知識培訓。各縣(市)認真落實“科普母親”行動計劃,將“科普母親”培訓納入年度基層科普行動計劃項目統籌安排,針對不同群體開展特色科普活動。州直有關部門單位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積極對婦女群體進行培訓,挑選女性骨干擔任科普宣傳員,形成“一人帶動一家,一戶輻射一片”的科普格局。
單位協同,大力推進。自治州科協發揮牽頭作用,聯合教育、衛健委、婦聯、工會等多部門,整合各方優勢資源協同合作,形成科普工作合力,與教育部門攜手,依托學校資源開展科普母親進校園活動,同時擴大科普母親招募范圍。各縣(市)充分利用科技館、鄉村科普場館、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資源,為科普母親開展活動提供場所和支持,組織各類親子研學活動,通過活動增強科普母親的科學教育意識和能力,促進家庭科學教育氛圍的形成。通過資源共享,極大豐富了科普內容和形式,為活動開展筑牢根基。婦聯系統聚焦婦女兒童和家庭科普需求,將以巾幗科普宣傳活動為契機,組織科普宣傳員深入鄉(鎮)、村(社區)、學校、家庭,開展宣講、親子科普等活動,將科學知識送到群眾身邊,推動樹立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醫療衛生系統選派資深醫護人員開展健康知識培訓,助力科普母親在社區、家庭傳播健康理念。高校科協發揮優勢,整合多方資源組建宣講團,深入村(社區)開展公益培訓。
培養骨干,示范引領。自治州科協組織25名婦女骨干力量參加自治區科普宣傳員(科普母親)培訓班,并通過骨干科普宣傳員開展“科普母親”培訓,選派骨干力量到湖北省學習考察,拓寬視野,借鑒先進經驗。各縣(市)動員有熱情、有文化基礎的女性科技工作者作為“科普母親”主力軍,通過“線上+線下”,實現科普資源雙覆蓋,線上利用科普中國、微信公眾號、抖音等新媒體平臺定期推送科普知識。充分發揮廣電997媒體優勢,精心打造科普欄目,創新科普形式。在線下,依托鄉村科普場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陣地,開展“科普母親進基層”活動。有關部門結合社會發展和群眾需求,針對不同群體,拓寬科普領域,將中醫養生、心理健康、科技創新、前沿科技等多個領域納入培訓課程,將更多的科學知識傳遞給身邊的婦女兒童和家庭,形成“以點帶面”的科普傳播效應。

豐富載體,突出實效。自治州科協借助新媒體平臺,科普母親化身“科普主播”,通過微信、抖音、快手等平臺,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生動的演示,制作發布科普短視頻,內容涵蓋生活常識、科學辟謠等,拓寬科普傳播廣度。各縣(市)深入基層調研,了解婦女群眾的實際需求和興趣點,開展“巾幗科技助農”活動,邀請農業專家為她們傳授種養殖新技術,幫助解決農業生產中的難題;針對城鎮婦女,開展“魅力女性 科學生活”活動,豐富她們的業余文化生活,提升生活品質。此外,溫泉縣還結合當地旅游資源,開展“科普+文旅”系列活動,如:舉辦科普民俗文化節、科普旅游研學等,讓婦女群眾在享受文化旅游的同時,學習更多的科學知識。

氛圍濃厚,形成機制。自治州科協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平臺,構建全方位宣傳矩陣,在傳統媒體上,與本地電視臺、廣播電視臺合作,舉辦專題欄目,定期邀請“科普母親”代表分享經驗、講解科普知識。各縣(市)通過“科普+”機制,深入開展科技“三下鄉”、流動科技館、科普展館和科普大篷車基層行、科普五進、科學大講堂等品牌科普活動。同時在農貿市場、大巴扎、社區開展科普志愿服務活動,通過實物展示、現場講解、網絡挑戰答題等多種形式,向群眾普及食品安全、健康知識、防災減災、低碳環保等科學常識。近期自治州科協將積極挖掘科普母親先進典型,廣泛宣傳其先進事跡,進一步在全社會營造“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氛圍。
責任編輯:蘇比努爾·吐爾地
博州科協 陳文靜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