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2日是第24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為了進一步增強青少年對新疆草原生態保護的認識,了解草原蟲害綜合防控對于維持草原生物多樣性與生態平衡的重要意義,新疆動物學會在新疆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科技樓“中亞區域跨境有害生物聯合控制國際研究中心”舉辦“識害蟲,護草原”的系列參觀活動。新疆動物學會常務理事張永軍副教授、青年理事劉慧霞博士帶領學生們參觀了昆蟲標本,講解了地形沙盤,觀看了草原害蟲暴發時的視頻...
?為扎實推進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促進新疆各民族間交往、交流、交融,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新疆農科學會聯合體孔建軍、李蓓等一行8人前往疏勒縣庫木西力克鄉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系列活動,與結親村民“送溫暖、嘮家常、講政策”,與駐村工作隊聊生產、謀發展,一路行程滿滿,點點滴滴散發著新疆農科人對鄉親們的深情重意,營造了互相尊重、互相幫助、和睦共處的濃濃親情,豐富了當地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
5月18日是第20屆中國科學院公眾科學日,吐魯番沙漠植物園舉辦了“探尋荒漠植物智慧,弘揚科學家精神”主題科普活動,來自吐魯番市高昌區第八小學的五十多名師生參加了活動。此次活動以“荒漠植物探寶”的形式展開,采用自然觀察的方法,整個過程都在親身體驗和實踐中進行。在康曉珊老師的引導下,調動同學們用五感進行觀察。觀察自然界,大家最先想到的是用眼睛去看,往往忽略了使用鼻子,耳朵,嘴巴和手進行觀察,利用嗅覺,聽...
5月16日,“美麗新疆,自然課堂”系列公益活動第二站走進石河子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科普教育基地,市林業和草原局工作人員、新疆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老師、石河子第五中學學生參加活動,老師們為孩子們講授野生動植物保護知識,參觀科普教育基地,使用望遠鏡觀察鳥類,增進大家對濕地和鳥類知識了解。協會的老師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鳥類知識課程,“恐龍到底滅絕了沒有?”“鳥類的羽毛是怎么來的?”“為什么游禽的羽毛不...
?5月19日在天山野生動物園,新疆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聯合新疆野生動物救護中心,開展了以“小小自然守護者”為主題的自然教育活動。小動物是我們的朋友,大自然是它們的家園本次活動有來自市內四所不同小學的三十余名學生參與,邀請了擁有豐富救護和飼養經驗的老師進行講解和授課,同學們在玩樂中學習,既收獲了豐富的知識和體驗,也收獲了好心情。救護中心的小徐老師從動物分類、救護常識、環境保護等方面進行授課,內容豐富,...
?5月18日上午,2024年昌吉州、市科技活動周暨“全國科技工作者日”啟動儀式在昌吉市濱湖河中央公園舉行。昌吉州黨委常委、昌吉市委書記李長江參加啟動儀式并參觀了科普展覽。昌吉學院黨委常委、副校長李碩參加啟動儀式,并為昌吉學院新疆低階煤高值化綠色利用重點實驗室中試基地授牌。昌吉學院科研處、化學與化工學院、物理與材料科學學院、航空學院、能源與控制工程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及教育科學學院百余名師生參加此次活動。...
?為培養青少年質量發展意識,提升邏輯思維能力,增強團隊合作能力。5月18日,新疆質量協會在世紀恒泰文化博物館的精心配合下,結合2024年科技周,開展主題為“科技美好生活,創新激發活力”的第七期青少年質量管理創新與實踐科普活動。來自烏魯木齊市40中學、實驗小學、131小學等13所學校的師生及質量輔導員30余人參加了本次活動。參會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先后參觀了世紀恒泰文化博物館的“鑄魂廳”“團史展廳”“黨史展廳”...
5月17日,由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主辦的第20屆公眾科學日暨2024全國科技活動周活動圓滿舉辦,新疆土壤與肥料學會聯合新疆地理學會、新疆植物學會、新疆科學探險協會、新疆自然資源學會的科研人員們參加了系列活動。活動開幕式在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院內舉行,在策勒站、阜康站的學會科研人員也積極參與了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受到中小學生、社會公眾、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開幕式致辭在開幕式上,來自烏魯...
?5月17日,新疆首屆混凝土檢驗員職業技能競賽(決賽)在烏魯木齊國際會展中心隆重舉行,本次競賽以“簡潔、綠色、安全、特色”為目標,以“展技能風采 鑄工匠精神”為主題,經過層層選拔,來自全疆各地州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53支優秀參賽隊伍齊聚一堂。本次競賽由自治區工信廳、自治區住建廳、自治區人社廳、自治區總工會以及自治區科協指導,由新疆混凝土工程技術學會、新疆新科職業技術培訓學校承辦,旨在深入貫徹落實自治...
為加強行業協會與主管部門的交流溝通,開創協會業務發展新局面,5月15日,新疆人防科技協會邀請自治區黨委軍民融合辦、自治區國動辦的3個黨支部開展“青春不停步,永遠跟黨走”--“黨旗映天山”主題黨日聯學共建活動。活動中,全體人員參觀了左宗棠雕像、“一炮成功”等場所。期間,新疆人防協會秘書長劉健對左宗棠生平經歷作詳細介紹,自治區國動辦平戰結合保障中心黨支部書記張紅兵結合新疆的重要戰略地位,就左宗棠收復新疆...
版權所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技術支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學文化傳播中心新ICP備1100175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