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2日下午,和田市科協、和田市教育局組織全市小學全體師生收看“天宮課堂”第三課。本次太空授課活動采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問天實驗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毛細效應實驗、水球變“懶”實驗、太空趣味飲水、會調頭的扳手以及植物生長研究項目介紹,并與地面課堂進行互動交流,旨在傳播普及載人航天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全市師生128793余人觀看“天宮課堂”...
9月8日,2022年中國科協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站點培訓班在線上直播召開,和田市科協派出兩名調查員參加培訓.培訓班上,來自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的專家介紹了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概況,部署了第五次全國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任務,講解了開展好調查研究工作的程序方法。此次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工作,將作為科協組織服務科技工作者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以反映科技工作者狀況、維護科技工作者切身利益、調動科技工作者積極性為調查工作...
?2022年全國科普日活動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激發科學夢想和科學志向,推動全民科學素質全面提升,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堅強支撐,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更大貢獻。和田市科協積極與和田地區科協和多部門聯動,緊緊圍繞2022年全國科普日主題: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來,開展豐富多彩的線上線下活動,結...
8月23日,地區科技館館長海日古麗與地區少數民族科普隊長張麗萍,赴于田縣就選樹科普帶頭人、推進基層科普行動計劃項目實施情況開展實地調研。于田縣科協主席陪同調研。調研活動中,調研組實地走訪了于田縣CEC希望學校科普e站,科普帶頭人馬洪明,自治區科普教育基地庫爾班·吐魯木紀念館,并聽取相關負責人的詳細匯報,對各站點運營及作用發揮提出了寶貴意見。調研組要求,一是于田縣科協要督促做好項目實施工作,盡快落實項目...
和田地區科協積極參與開展高校營活動,面向和田地區3三所高校,共30個名學生和3名帶隊老師,其中10人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大學分營,20人分配到石河子大學分營,通過線上參與活動,來激發青少年科學興趣、引導青少年崇尚科學、樹立創新志向,提升科學素質。在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懷揣著期待的眼神,打開了抖音,高校科學營官網,看到了全國各地的高校科學營陸續開營,也感受到了來自科學的魅力,經過這段時間的線上學習,我們的學...
7月28日,和田地區在團結廣場舉辦了以“銘記歷史災害,弘揚抗震精神,科學防震避震,提高減災能力”為主題的紀念唐山大地震46周年宣傳教育活動。和田市科協設立宣傳臺,向群眾和學生發放防震減災科普宣傳手冊200余份。隨著群眾生活和社會發展不斷提升,提高公眾應急科普知識非常重要,和田市在日常應急科普中結合本地實際,主要圍繞與普通百姓密切相關的民生類熱點、焦點問題,運用本土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科普,提升了民眾的科...
今年對于伊里其鄉阿熱坎特村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年,因為該村被全市確定為鄉村振興的示范村。堅持機制不變、保障不變,做到政策上有序銜接。該村緊緊圍繞“四個不摘”“八個不變”總體要求,保持總體任務和方向不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序銜接。歸根到底就是農牧民的收入只能升不能降,結合產業就業雙覆蓋的工作機制,農業收入要想增收,必須靠科學種養殖。7月21日下午,和田市科協邀請和田地區老科協畜牧專家麥...
7月16日上午,和田市肖爾巴格鄉阿克塔什村的村民們,紛紛齊坐在村里的大教室里等待著他們的老朋友,和田地區農業局原調研員、和田地區老科協常務理事、農機服務專委會副主任麥麥提敏·阿布都拉。麥麥提敏·阿布都拉同志退休前常年從事一線的畜牧養殖與防病工作。工作經驗豐富,由于常年扎根基層,農村的養殖戶們都非常的喜歡他。知道他要來村子講課,養殖戶都很激動。一場以健康畜牧養殖為主的授課,在熱鬧的互動中結束。養殖戶們...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深入開展文化潤疆工程,這為新時代新疆文化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我們要學深悟透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入開展文化潤疆工程的深邃思想、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和田市科協結合工作實際,以落實《全民科學素質綱要》為抓手,在“潤”字上下功夫,以項目為依托載體,深入推進文化潤疆工程。...
為更加豐富皮山縣青少年的暑假生活,向廣大青少年傳播科學知識、使科普知識與實踐活動有機結合,培養有社會責任感的新時代青少年,7月6日,皮山縣科協聯合地區科協開展青少年科普夏令營活動。來自皮山縣中小學共50余名在校師生參加了當天的夏令營活動。活動當天,小朋友們在相關負責人的帶領下前后參觀了四十七團沙海老兵烈士陵園、科技館、博物館、大漠胡楊生態景區、大漠西點少年軍訓教育基地、和田市新袖田園景區等地。通過...
版權所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技術支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學文化傳播中心新ICP備1100175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