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至20日,克拉瑪依區科協全體機關工作人員分成兩個調研組深入60個調研點進行了基層科普現狀調研工作。調研組先后到小拐鄉、天山路街道、勝利路街道、銀河路街道、昆侖路街道、迎賓街道、古海街道的46個調研點和14所學校進行了實地調研,與相關社區、學校進行了面對面交流。主要了解掌握基層科普中國e站管理使用情況、科普中國APP注冊及科普員作用發揮情況,摸清社區和學校現有的科普陣地情況,收集基層社區科協工作的意...
連日來,克拉瑪依區科協組織各社區(村)積極創新防災減災科普宣傳活動內容和形式,面向社會公眾,開展了秋冬消防、低溫冰凍、暴雪、寒潮、地震、交通安全等災害及其可能引發的次生災害風險,以及事故災難常識和防范技能的科普宣傳,推動防災減災科普宣傳“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深入開展。 進企業。南湖、黎明曙光、幸福、龍尚等社區邀請了克拉瑪依市、區兩級應急管理局工作人員和科普志愿者進入企業現場講...
“科普大篷車來了,有好多有趣的科普展品呢……” 小朋友們歡歡喜喜,奔走相告。5月31日,克拉瑪依區星光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科普大篷車進社區活動。活動現場,科協志愿者帶領兒童參觀各類展板,耐心向孩子們講解相關科技知識,悉心指導兒童動手操作、親自體驗。通過現場互動學習,讓孩子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科技的魅力,學習了解科學知識,共享科技“盛宴”,營造學科學、用科學、愛科學的良好氛圍。“希望通過這種科普大...
在克拉瑪依區科協“石油科普品牌工程”系列之“石油科普進校園”活動中,克拉瑪依市第六小學作為第二批試點學校,以“石油科普”為主題開展多項活動。近日,四級部作為科普試點年級,開展了石油主題研學。此次研學以“科普石油知識,傳承石油精神”為主題,組織學生開展“穿越石油七十年”體驗及實訓。各班級分別以“風城組”“石西組”“瑪湖組”命名,參觀了紅山湖白堊系沉積剖面、古生物實訓室、鉆井模擬實訓室、抽油機模型...
為了讓少年兒童從小養成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習慣,5月9日下午,克拉瑪依區勝利路街道紅山社區黨委聯合克拉瑪依區第六小學開展“我愛科學系列活動”,參觀紅山社區石油科普文化陣地,80余名學生參加了本次活動。科普志愿者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首先向同學們介紹準噶爾盆地地理地貌:獨山子大峽谷的形成和獨山子泥火山的科學價值,特別講解了奇幻的雅丹地貌,蘊藏著“珍寶”——這里有國內最大的油砂山,有世界罕見、品質優...
近日,克拉瑪依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組織40余名干部職工參觀了紅山社區石油科普文化陣地。參觀第一部分準噶爾盆地地理地貌科普長廊,詳細了解獨山子大峽谷、獨山子泥火山、克拉瑪依黑油山、烏爾禾“雅丹”地貌,大家都紛紛感嘆其極高的科學價值和觀賞價值。在地殼運動的作用下,埋藏地下的石油受壓力影響,沿巖石裂縫不斷向地表滲出,結成一群瀝青丘。這樣的外溢最早出現在兩億年前,外溢的石油是非常珍貴的低凝油。參觀第二...
為了進一步普及全民防災減災知識,增強轄區居民的防災減災、安全避險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5月6日,克拉瑪依區勝利路街道紅山社區開展了“5·12防災減災日”科普宣傳活動。社區科普宣傳員為居民講解了防災避災知識,以及如何增強防災減災意識,提高防災減災應急避險,自救互救能力等相關知識以及在地震、火災、雷電等自然和人為災害發生時,采取的不同的防御方法和自救方法。同時,引用實際生活中的真實案例讓大家了解防火的重要...
4月23日,克拉瑪依區迎賓街道金色嘉苑社區在第28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舉辦了“建書香金色 做健康市民”為主題的春季文化系列活動,活動有100余名閱讀愛好者參加。活動現場,金色嘉苑趙心怡說:“最是書香能致遠,讀書之樂樂無窮!今年,克拉瑪依創建“詩詞示范市”是克拉瑪依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進文化潤疆工作的重要載體,提升克拉瑪依市文化軟實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的有效途徑。金色嘉苑以‘建書香金色’為...
?4月23日下午,“克拉瑪依石油科普節”系列活動——石油科普精品課程展示暨推介會在克拉瑪依市實驗中學音美樓階梯教室舉行。參加“第十二屆自治區青少年科技節”的自治區科協、各地州市科協主席、教育局分管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領導、部分中小學校校長、青少年科技輔導員,以及克拉瑪依各校領導、科技老師、市、區教育局相關領導,共計150余人參加。在本次推介會上,自治區科協、市科協、克拉瑪依區領導為3所克拉瑪依石油科普品...
正值全市上下熱烈慶祝“第十二屆自治區青少年科技節”隆重舉行之際,克拉瑪依迎來了自己特有的節日——“克拉瑪依石油科普節”。4月21日晚九點整,“克拉瑪依石油科普節”啟動儀式暨文藝演出在克拉瑪依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小劇場隆重開幕。舉辦以“探尋石油夢、感受石油魂”為主題的石油科普節,旨在弘揚偉大石油精神,增強油城人民的歸屬感和自豪感,提升克拉瑪依在全國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疆內外朋友到克拉瑪依建功立業。節日啟動...
版權所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技術支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學文化傳播中心新ICP備1100175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