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楨38年堅持寫日記不間斷”“潘建偉在人生最重要的時刻邀請中學物理老師現場見證”“何澤慧時刻把國家的利益放在首位……”6月3日,在新疆農業大學八一禮堂報告廳,200余名學生聆聽了中國科學院原黨組副書記、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郭傳杰帶來的科普報告《科學大家,為人治學的故事與精神》。
當日上午,由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自治區科協、自治區教育廳、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聯合主辦,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咨詢新疆工作站、烏魯木齊市科協、自治區科協調研宣傳部、新疆科學文化傳播協會共同承辦,新疆農業大學協辦的“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新疆巡講活動”的“迎七一科學家在行動——2024年科普報告匯新疆巡講活動”啟動儀式在新疆農業大學附屬中學順利舉行。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團長周德進及10位演講團成員,自治區科協、自治區教育廳、新疆農業大學相關領導及大中小學師生代表參加啟動儀式。
啟動儀式上,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團長周德進,自治區科協、自治區教育廳、新疆農業大學領導分別發表活動致辭。伴隨著無人機騰空而起,活動序幕正式拉開。

6月3日,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來疆巡講活動在新疆農業大學附屬中學啟動。石榴云/新疆日報記者 謝慧變攝
在新疆農業大學八一禮堂報告廳,郭傳杰結合自身經歷,為現場的學生們分享了他眼中的科學家。比如,周光召在原子彈研制關鍵時刻兩次一錘定音,竺可楨生前的最后一篇日記為什么寫“局報”,何澤慧為何被稱為永葆童真的中國“居里夫人”等。
現場學生聽得認真,時不時傳來陣陣笑聲。新疆農業大學本科二年級學生董亞杰坐在座位上盯著大屏幕,目不轉睛。“這節課讓我看到了更真實的科學家,他們堅持創新、胸懷祖國、堅持不懈……讓我深受觸動。”董亞杰說,她學的是應用化學專業,未來還想繼續深造。
據悉,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由退休的老科學家和專家教授組成,成立20多年,已由最初的10人發展到目前的70多人。他們始終以弘揚科學精神、倡導科學思想、傳播科技知識為己任,足跡遍布全國多個縣市,演講近4萬場。在新疆,他們的足跡已覆蓋全疆各地(州、市)。本次巡講活動在喜迎七一之際,以“弘揚科學家精神涵育時代新人”為主題,既有面向大中小學生的課程,涉及化學、地質學、航天技術、衛星遙感技術、動物生態、古生物、醫學健康、自動化技術和大數據處理等領域,也有面向黨政機關的科學思維與決策相關課程。
接下來的6天時間里,來自科普演講團的10位老科學家和專家教授將分為三組,繼續深入阿克蘇地區、和田地區、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等地的40余所大中小學校和黨政機關開展巡講。為當地青少年和黨政干部帶來《像科學家那樣思考與探索》《衛生習慣與病毒變臉》《科學思維與領導決策》《地球簡史——地球的前世今生》《揭開航天遙感的神秘面紗》等科普講座,通過科學家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提高受眾的科學素養,幫助其掌握科學方法,培養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希望通過講解能夠讓孩子們對空間信息、遙感衛星、自動化等現代科技有所了解,在此基礎上,增強他們對科學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增強他們的想象力。同時,希望能夠提高黨員干部的科學思維決策能力和實踐水平,在全社會形成學科學、愛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的濃厚氛圍。”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團長周德進說。
責任編輯:桑格林
院士咨詢新疆工作站 供稿 綜合石榴云/新疆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