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5月6日,中國地理學會干旱區分會2023年學術年會暨干旱區分會成立30周年紀念大會在新疆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地理學會干旱區分會、新疆科協、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和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聯合主辦。來自全國各地的200余名院士、教授和學者參加了會議。會上,中國地理學會干旱區分會主任委員、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分黨組書記陳曦研究員代表干旱區分會發布了中國干旱區研究聯合宣言《攜手共繪干旱區高質量發展地理學新篇章》。全文如下:
攜手共繪干旱區高質量發展地理學新篇章
我國內陸干旱區半干旱區面積多達345萬平方公里,超過中國陸地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是我國生態環境最為脆弱和敏感的區域。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的加劇,干旱區面臨著越來越多的資源、生態與環境問題。中國的地理學家們圍繞干旱區自然資源開發、生物多樣性保護、區域可持續發展等重大問題,展開了一系列研究和試驗示范,在荒漠化防治、流域治理、生物保護等諸多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和切實成效。但高質量發展中干旱區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亟待從科學上探尋機理,尋找出科學的發展途徑。
當前我國西北干旱區,正處在新時代共建“一帶一路”、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等諸多重大戰略的疊加期,如何抓住機遇,持續釋放支撐發展的積極因素,從地理學的緯度,科學梳理和歸納力促干旱區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是廣大干旱區的地理學工作者需要特別關注的科學問題。為進一步做好干旱區研究科學交流平臺的建設,加大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科技支撐力度,中國地理學會干旱區分會攜手我國干旱區相關省區科研工作者,共同發布如下宣言:
1.瞄準干旱區重大科技需求,共同謀劃國家重大項目的設立和實施,聯合干旱區相關省區科研機構及高校,建立協同發展的合作研究機制。
2.加強干旱區資源環境本底調查和信息化數據共享平臺的建設,為我國干旱區的高質量發展提供科學數據支撐和資源共享。
3.圍繞高質量發展,共同構建干旱區研究的創新平臺,形成示范集成,為推動我國干旱區實現自然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示范引領。
4.加強各相關領域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交叉研究,全梳理、解讀和拓展干旱區研究的學科邊界,形成更加全面完善的學科體系。
5.創新人才培養及交流模式,在各省區相關科研機構和高校,開展碩博士、留學生、博士后的聯合培養、交流機制,共建干旱區研究領域人才培養平臺,為學科建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奠定人才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