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焉耆縣科協組織12個鄉村科普館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宣傳活動,給各族群眾送去“科普年貨”,讓各族群眾品嘗“科普大餐”。在焉耆縣七個星鎮呼爾東村科普館,科技志愿者們除了帶領大家探索科技的奧秘外,還開展了春節貼春聯、包餃子、跳廣場舞等活動,此次活動吸引了村民及青少年共200余人參加。村民在歡快輕松的活動過程中,既學習掌握了生活當中的科普知識,又度過了一個特殊而意義的春節,這種寓教于樂的科普傳播方式...
“沒想到春節期間我們不出家門還能看到其他村的科普館,學習農業知識和實用技術,全縣的12個鄉村科普館每一個都很貼近村上的實際,這個活動辦的好!”2月6日,焉耆縣下岔河村老黨員劉云觀看完“文化潤疆之科普過大年”網上展播活動后興奮地說。春節前夕,為豐富焉耆縣各族群眾文化生活,焉耆縣科協聯合縣委宣傳部、縣融媒體中心圍繞“科普、技術服務和鄉村振興”主題,同時突出各鄉鎮的發展思路和產業特色,通過鄉村科普講解員...
2月11日,且末縣科協聯合縣人民醫院,來到且末縣庫拉木勒克鄉進行科普宣傳及健康講座,受到群眾熱烈歡迎。在庫拉木勒克鄉群眾活動中心,且末縣人民醫院派出醫師圍繞“常見病的預防與治療”進行講課,并針對牧區常見病哮喘、鼻炎、支氣管炎、肺炎等逐一講解,授課結束后,進行健康體檢,幫助居民群眾做到“未病先防,小病先治”以及對疾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且末縣科協針對當地高原香蒜及畜牧養殖,發放“高原蔬菜栽...
做好“科技之冬”工作是解決“三農”問題的實際行動,是扎實開展鄉村振興工作的助推劑,是密切聯系群眾的最佳方式,體現了黨和政府對群眾的關心關懷。去冬今春以來,木壘縣科協加大“科技之冬”科技下鄉工作力度,組織水利、畜牧、農業等部門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科技服務小分隊,通過發放宣傳資料、舉辦培訓班、走訪農戶家及牲畜圈等方式,適時為農牧民提供技術服務和指導,及時向農牧民宣傳各項實用新技術,引導農牧民科學管理、...
2月11日下午,昌吉市科協邀請安全健康教育中心新疆站潘洲老師,在昌吉市科協會議室開展了一堂“助力健康中國 新疆在行動”專題健康教育講座。昌吉市科協全體干部職工及相鄰單位職工聆聽了此次教育講座。潘洲老師從突發意外傷害應急自救互救知識、常見職業病慢性病預防及改善、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合理膳食、科學運動、心理健康等方面進行了講解。此次講座,通過科普健康防病知識,引導科協干部職工及各族群眾樹立健康的生活...
新和縣依其艾日克鎮奧依巴格村通過專家專業技術指導與農戶互教互學相結合的模式,組織農民群眾共同學習新技術、新方法,成功培養了一批蔬菜、西瓜種植能手,進一步拓寬了農民的增收致富渠道。近年來,新和縣依其艾日克鎮奧依巴格村結合本村種植特點,立足新和縣及周邊縣市市場需求,及時調整反季節蔬菜品種,積極種植適銷對路的精細蔬菜和反季節蔬菜,做到“早成熟、早上市、反季節”,不僅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市場蔬菜品種缺口,...
元宵節期間,巴州各鄉村科普館圍繞“文化潤疆鄉約科普”主題活動開展“科技文化·趣味元宵”系列活動?;顒悠陂g,發揮鄉村科普館平臺載體作用和延伸功能,將科普知識和元宵佳節緊密銜接,將科普知識傳授與互動體驗娛樂相結合,通過參觀學習、科技培訓、科普宣傳和科技服務活動、猜燈謎、元宵節傳統文化體驗與制作,趣味文體活動、科普實驗秀、科技小制作等多種形式,讓各族群眾和青少年學習科普知識,領略科學的樂趣,增添濃厚節...
2020年春季以來,新型冠狀病毒在全球流行和蔓延,我國科研人員積極進行疫苗研制,多款疫苗在開展了大量的多期臨床試驗后,相繼問世,并且在全國推廣接種,烏蘇市從2020年底開始接種疫苗,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的規定,打過疫苗之后,還需要進行加強針的接種。那么國家為什要號召我們打加強針,又如何打加強針呢?《雪蓮說事》第三期節目分別邀請烏蘇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科倪智敏科長和黃國平醫師為大家帶來《新冠疫苗加強針接種...
烏魯木齊市科技館開展2022寒假“壬寅科普紅包大拜年”特色科技館教育活動,用“機器人+研學DIY”的方式,向同學們展示人工智能的魅力??萍拣^的人工智能展區,小齊機器人是里面的“頭號玩家”,不僅會跳舞,會唱歌,還會傳統的中國武術——打太極。看完小齊的表演,同學們一起探討人工智能對未來生活的影響、人與機器人有什么區別?13中的付雨涵同學說:“人工智能會給我們未來的生活帶來便利,但她很擔心未來人工智能會超越我...
為深入推進文化潤疆工程,根據自治縣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三個一百”工作部署,使鄉村科普館成為凝聚群眾、服務群眾、以文化人、成風化俗的精神家園,喜迎“新春佳節”,讓各族群眾品嘗“科普大餐”。1月24日,焉耆縣“文化潤疆之科普過大年”啟動儀式在焉耆縣科協舉行,各鄉鎮場黨委分管領導、科普館解說員參加了此次會議。會上,焉耆縣科協黨組書記、主席郭景銳同志對此次活動做了安排部署,要求各鄉鎮場要高度重...
版權所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技術支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學文化傳播中心新ICP備11001753號-3